小学数学解决应用问题步骤分析

时间:2022-04-16 01:22:17

小学数学解决应用问题步骤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实施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的策略训练,在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学会学习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过去的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只限于了解实际问题和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身。而现在除了要达到上述目的以外,还要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培养一般的解题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即使遇到新的问题也能够应用已掌握的解题策略予以解决。

小学数学中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解题步骤分为以下四步:1.读懂信息,整理信息;2.猜测,分析题意,寻找条件的黄金搭档;3. 让学生学会反思,检测自己解决问题过程,规范学生的策略,4. 开展专项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拓展学生思维。

一、读懂信息,整理信息

解决应用问题题首先是让学生读懂信息,整理信息,数学信息的呈现方式一般由情境与文字信息结合,有隐性的数字信息和显性文字信息,给学生阅读情境的时间,让学生把在解决问题中容易看错的信息圈一圈,进一步明确信息,理解信息,然后让学生用摘录重点文字信息、表格或画图等形式整理信息,如低年级数学信息:“一包巧克力3元,一盒饼干比一包巧克力多2元,”让学生在阅读信息的基础上,把信息的“多”字让学生圈一圈,让学生明白2元是不是一盒饼干的价钱,而是比巧克力多2元,在学生读懂信息基础上,整理信息。整理信息有多种形式,低年级多以形象图的形式出现,高年级多以图表或重要文字信息摘录的形式出现。

1.低年级信息整理:

2.中高年级信息整理:

“大林工作3小时,得到的钱买了一束花,用去9.8元,还剩2.95元。他每小时工作得多少钱?”

在学生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信息的理解,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教师教学应该让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画一画的方法来整理数学信息,这样会更直观地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低年级的学生画一画是一个有个性的深化过程,学生会用多种符号和形式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这是学生到高年级学画线段图的初始阶段。

二、分析题意,寻找条件的黄金搭档

在学生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条件的黄金搭档,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学生整理数学信息,学生对题里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确,就可以根据问题寻求条件优化组合,这是解题关键步骤。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通过条件的优化组合,求出哪个问题,一步一步最终解决问题,这是分析法,

也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解决这个问题需哪些条件?所需条件中信息中有没有直接给出的,没直接给出的,再需要哪些条件能得出?运用综合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整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逆推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些分析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学低年级据学生回答由老师把条件关系清晰列在黑板上演示。高年级时,让学生在练习本清晰地列出条件关系图,然后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独立思考,选择计算方法。

三、让学生学会反思,检测自己解决问题过程,规范学生的策略在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由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让学生个体汇报后,对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规范,让学生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适当整理策略,增加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构建学生解决问题的模型。

四、开展专项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拓展学生思维

专项练习要从易到难,逐层深入,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学生得到数学活动经验及策略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中,同时问题的空间要大,让学生不断地产生新问题。

如:三年级数学中学习周长计算后,在解决完两道直接周长公式计算的头号题,出示这样一道问题:小明家房子要扎一个篱笆墙,院长20米,宽15米,如下图,需要篱笆多少米?

先让学生尝试做题,试着沟通现实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再组织小组或全班的交流与问题讨论,最后还要比较现实中的问题与数学表达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练习完之后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哪些经验积累和思考,完善了整个教学过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在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还要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要解放学生的脑、手和口,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放手让学生发表意见,充分肯定其中合理成分,教学不搞“一刀切”。此外,要向课外延伸,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上一篇:艺校学生表演能力培养初探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