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改与外语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时间:2022-04-15 10:12:53

试论课改与外语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摘 要: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英语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本文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教学的影响入手,以业已启动的课改为契机,阐述外语教学应如何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实现教学指导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转变。

关键词:课改 外语教学 指导思想 转变

2007年9月,高中新课程改革在陕西全面实施,这次改革将从纸端化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听说读写,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兴趣,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及基础教育改革关键性的突破。观念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实施新课改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这是因为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教学的先导,直接作用于教学方法,进而决定教学效果。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中不乏反映教育规律的精华,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温故知新等,仍值得继承和借鉴。但也有不少糟粕和陈腐的东西,仍扎根于教学之中,成为现代教育的羁绊。面对时代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就必须实现教学指导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转变。

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统治阶级采取贤良方正、用诗赋策问、行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的方式,达到网罗“忠君”、“为政”之士。因而,在教学上只求死记硬背“经书”和“典章”,从而蕴育了脱离实际、呆读死记之应试策略。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便是,教学指导思想上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考试接固定的内容和格式照答即可,无须发挥和创新,使学生误入“唯书”,但求高分不求应用和发展的歧途,使整个教学程式化、统一化、标准化,从而导致“填鸭子、 ‘考’鸭子、板鸭子”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外语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极大不平衡。

宗旨决定手段,手段产生效果。外语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必然影响对外语能力的界定,以及为培养这种能力在教学和测试中优先考虑的因素,进而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授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从开始进入学校的那刻起,大部分孩子就这样被教育――答案已经被找到了。更有甚者,他们被教导说,成功就是学习那些有限的答案――从一名教师那里吸收,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准确无误的反馈。”“我们还受制于从学校得到的先入之见――追求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思路开阔地提出更好的办法。”在应试教育指导思想的支配下,教师和学生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于应试能力的培养和强化上,结果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被忽视,实际应用时捉襟见肘。

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际,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学以致用,外语教学便会成为僵死的“行囊”,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的“指挥棒”。由于外语考试重点考核对语言形式的认可和正确性的判断,从而诱使教师应试教学和片面强调语言知识,误导学生机械性、占有型的外语学习方法。导致教师讲知识、学生听知识、考场考知识、课后背知识等恶性循环。因此,学生学得死、学得被动,遇到实际应用便无所适从。正如亚历山大批评的那样:“我们做的一堆操练都是行为主义的,只着眼于养成语言习惯,着眼于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不关心其内容。”

外语水平是一种能力,绝非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的应试技巧。现代语言学证明,外语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归宿。语言的功能是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则是将所学的知识和接收到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内化作用,用正确的句子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事实上就是听、说、读、写能力。表达得既流利又正确就说明已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离交际能力还有一步之遥,就是语言得体。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用不同的表达法,才能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这就是得体。语言表达做到流利、正确、得体的人,他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强,而且达到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但是,我们要清楚地将外语能力仅仅归结为语言能力,认为语言能力会自发转化为交际能力是有失科学的。因此,要使外语教学健康发展,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进行交际的工具,要扭转外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就必须从指导思想上实现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走出应试教育的魔圈。

由此可见,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于:一,语言是一门工具,用来交际,用于思维。用来交际的语言形式是表层结构,用于思维的语言形式是深层结构。不管是表层结构还是深层结构,它们都是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语言的工具性体现在语言技能的运用之中。二,语言又是一个体系,包括各项语言规则。这些语言规则充分描述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语,集中起来就是语言知识。语言的系统性体现在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及使用的正确度之中。语言的定义可归纳成为:语言的工具性和系统性有互存关系,是相通互补的。语言技能的训练促进表达的流利,语言知识的学习使表达正确。二者融于一体不就是上面所说的语言能力吗?但是,比较起来,语言的工具性更重要,语言的系统性次之。所以,技能训练应是第一性,语言知识为技能服务。知识是语言规则的归纳和总结。学好语言知识可以少走弯路,提高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而且,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就是对智力的磨练,如果语言知识教学的量、度和方法控制得适当,引导合理,学生的智力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正常开发。

此外,要实现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我认为还应做到: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能力。课改应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变接受性学习为接受性与发现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3.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教师应以自身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学会赞美、赏识学生、学会宽容、理解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的人文环境。4.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激励作用。通过考查,观察和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5.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是灵魂。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就没有素质教育,也就没有成功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高中新课程学生通识读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顾瑞荣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3].张安民:《教育理论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郭永生:西安财经学院文法学院外语系。

上一篇:独特的思维,重大的影响 下一篇:环境公益诉讼障碍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