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写作插上一双翅膀

时间:2022-04-15 06:49:50

给学生写作插上一双翅膀

【摘 要】作文难写,是当前初中学生共同的心声,且对作文的恐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学生的角度看,主要根源在于他们阅读量少,词语积累不多,词不达意;生活单调枯燥,题材缺乏;缺乏写作的兴趣,对作文望而生畏。老师应从根源入手,拓展学生的阅读途径,加强语言积累;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多鼓励,让学生品尝作文的快乐,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在作文天地里翱翔。

【关键词】作文 缺乏 感悟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96-02

在不经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学生有这样的感慨:“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变成了一件苦差事,无话可说,不知道怎样下笔,只能在课堂上苦苦地受着煎熬,好不容易写出了作文却了无生意,久而久之,对作文只能敬而远之。

针对这种现象,应找到原因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方能让学生插上一双翅膀,在作文的天地自由地翱翔。

一 初中生作文难写的成因

1.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语言文字的积累少,语言的驾驭能力差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多数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多数父母虽然十分重视儿女的读书,但仅限于关心学习成绩,看重分数,因此有的父母反对儿女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会影响学习;加之现代传媒特别是电视抢占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使信息的积累碎片化、无序化和平面化。最终导致学生知识积累少,情感体验缺乏,写作文时表现为白话连篇、词不达意、内容贫乏。

2.学生生活单调,且缺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导致写作题材匮乏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什么文章。”但现在的中学生生活比较单调,主要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程式化的生活,即使在假期,学生也很少自觉、积极地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谈不上去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因此学生在写作时题材了无新意。

用“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来形容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再恰当不过了。生活单调是学生普遍的现状,但是很多人就无法从自己的身边发掘题材,

发现平凡生活的韵味,领会生命的哲理。比如让学生写“母爱”,学生不是下雨天妈妈送伞,就是自己生病的时候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其他的题材很少看见。

3.缺乏写作的兴趣,导致对作文望而生畏

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很少尝试成功的喜悦,加上老师少鼓励、多批评等原因,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的作文课,往往是两节课时间,死板的安排在每周固定时间段,不管学生有无写作的激情与灵感,硬性要求学生作文非得在作文课里写,非得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非得按老师的命题,不管命题在不在学生的认知范文之内,久而久之,种种的限制完全剥夺了学生主动自由写作的权利,学生就把作文视为畏途。

二 针对初中生作文难写的成因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1.拓展阅读途径,加强语言积累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贫乏,可写的素材少。著名作家秦牧曾说:“广泛涉猎知识很重要……,才有办法写得多姿多彩。”一部《红楼梦》包涵了十分广泛驳杂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后人为曹雪芹具有深广的知识所折服。同样,学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多彩的阅历,视野必然狭小。写出来的作文就没深刻的主题、流畅的语言、具体的内容。

首先,从课文开始积累。学习课文,不仅仅单纯了解结构层次、写作技巧、主题思想,更要注重研究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用了什么材料,怎么用这些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扩展链接。如课文中所写到的一些名人,除了课本上写出的感人事情外,他还有哪些方面的事情;或者,还有哪些人与他的事情很相似。思维的“网”一旦撒开,书本上的东西就成了学生积累素材的一个引子,由此可以拓宽知识,开阔视野,书上的例子用起来就不再是老面孔了。

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图书馆的资源,发动学生多借书、多读书、读好书,老师也可以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的课外读物建立本班“图书角”供大家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老师还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读书效果的平台。

再次,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教给学生阅读和积累的方法,要培养学生摘录、积累的习惯。教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名诗名句和精彩的语言片段等。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习惯,就是为其作文时“正确模仿”做好准备。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出,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对作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感悟

首先,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都让学生思想趋同、风格趋同,未曾动笔,从内容到主题等各种要求,就先把学生的思路统一了。这样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作文还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继续履行个性和人文思想成长助推器的功能。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些话可能并不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也可能和其他人的话不一样,但这不要紧,真实更显得有力。

其次,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作文训练不要急于用文体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开头结尾、谋篇布局之类的习作套路,而首先应引导学生讲真话、抒真情,抒写自己的生活,写什么,怎么写,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写作的内容在认知的范围内,学生就找到了“源头活水”,这样才能写得生动鲜活、出类拔萃。

再次,鼓励学生抒自己想抒的情,多让学生写日记、周记和随笔,这些都是他们宣泄情感的好渠道。有所思就会有所得,就会想到拿起笔来抒写自己的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材料的积累,写起文章也就较为得心应手。长期坚持,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提高,作文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最后,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留心、认真地观察生活。当前的中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生活内容十分贫乏、枯燥、单调,除了学校、家庭,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这是造成他们作文兴趣淡薄、作文源泉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教儿学诗时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诗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工夫,学诗如此,学习写作何曾不是这样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出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去观察千变万化的事物。留心校园、田野的一草一木,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分享秋天丰收的喜悦,体验冬天的宁静与圣洁,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文如泉涌,滔滔不绝。

3.多激励,让学生品尝作文的快乐

科学家的测验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励,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学生在作文时兴致不高,主要是从中长期得不到快乐,缺乏内在的动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更加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1)在作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创作,在批改时无论是当面批还是书面批我都要找到他们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和激励;(2)并且每次作文时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张贴出来;(3)让学生把自己写得不错的作文段落在课堂上朗读出来,这些段落可以是精彩的开头,某一段传神的描写,画龙点睛的结尾,甚至可以是一句用得精到的名句等等;(4)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5)让学生积极向各种刊物投稿。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是一个难以立见成效的环节,老师只有针对学生作文现状的成因进行剖析,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在作文的天地里翱翔。

上一篇:打造精品教研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下一篇:军事院校转型中学员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