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报国(上)

时间:2022-04-15 03:43:46

程开甲:江苏省吴江市人,1918年生。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到祖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委、顾问。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程开甲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的创始人之一。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许多人谈“核”色变,是因为它那无所不摧的毁灭性,还有它带给日本广岛和长崎那永远无法挥去的可怕记忆。所以,有人说核武器是魔鬼。然而,就是这样的“魔鬼”,中国必须降服它。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将会时刻面临威胁。作为中国第一代铸造共和国“核盾牌”的科学家――程开甲,就是一个跟“魔鬼”打交道的人。他从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归国后,毅然投身祖国的核事业。以满腔的热血在茫茫大漠里隐姓埋名二十年,为我国的核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祖父朝思暮想的“开甲”终于在他去世的第二天出世了。可是这调皮孩子,初入学堂不但不能名列榜首,而且居然当了三年的留级生。后来,程开甲突然转变,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年级跳入六年级,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的60位,乘方表和立方表脱口而出。

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盛泽镇一个商人家庭。程开甲的祖父程敬斋精明能干,练得一手经商的绝活,能一心二用:左手拨算盘,右手写字,既准又快。程敬斋先后娶了两位太太,但却只有一个男孩,取名侍彤。程侍彤就是程开甲的父亲。

程家所在的吴地自古以来就是书院云盛之地,不仅文化繁荣,而且名流辈出,称冠全国。东晋画家顾恺之、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皆出自吴地。

程敬斋虽然靠经商起家,但却坚定地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取仕,光宗耀祖。程敬斋对儿子精心栽培,结果却事与愿违。程侍彤连个秀才也没能考取,让程敬斋很失望。

程敬斋只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程开甲还没出世,程敬斋就给未来的长孙取了一个“开甲”的名字,意为名列榜首。遗憾的是后来程敬斋患了一场大病,充满希望的眼睛至死都没有看上孙子一面。就在程敬斋去世的第二天,全家还在筹办丧事的哭声中,一个婴儿的哭声格外响亮而清脆,程侍彤抱起刚刚出生的男婴,快步跑到父亲的灵前,双膝而跪,高高举起大声啼哭的男婴,大声呼唤:“父亲,孙子开甲来见你了!”全家人跪在程敬斋的灵前,哭声惊天动地,每个人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程开甲是程家的独苗,给程家带来了希望,他自己却没有欢乐的童年。祖父去世后,父亲程侍彤对生意一窍不通,家道中落。母亲生下程开甲后,为程家传宗接代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在程家人的眼里一个给人家做偏房的年轻女人,是没有地位可谈的。

程开甲7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在程家就成了多余的人,受尽了白眼和屈辱,甚至连家里的佣人也不给她好脸看。母亲为了年龄还小的程开甲,默默忍受着。终于有一天,哭得像泪人的母亲,给程开甲洗了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和鞋袜,还塞给他20个铜板,紧紧地拥抱了自己的儿子,眼泪一滴一滴落在儿子的身上,说了一句:“儿子你要为妈争口气呀!”说完转身踏上了小船,从此再也没有回程家。

母亲走后,8岁的程开甲既没人疼爱,也没人管教,像一匹小野马独来独往,有时孤僻不愿见人,有时顽皮胆大包天。家里将他送到私立小学,课上课下他都是玩得不亦乐乎,好不容易升到二年级,竟连续留级三年。由于留级生的名声不好,家里人只好将他转至盛泽小学读三年级。没想到程开甲小小年纪竟敢拿钱独自从吴江跑到上海去玩。钱花光了就露宿街头,最后他因饥饿难忍跑到在上海的二姐家找饭吃,才被家里人接回了老家。

等待他的是在程家列祖列宗的灵牌前,大妈用木棍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放下木棍,大妈看着倔犟的程开甲,心里难过了,看在丈夫和公公的情份上,她不能让程开甲再这样放任自流下去,从此大妈担当起做母亲的责任。

程开甲当老师的五姐对顽皮的小弟弟很有耐心,于是大妈就让程开甲每天背着小书包跟着五姐去上学。在五姐的悉心教导下,程开甲对数学和音乐萌发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逐渐好转,四年级的时候,直接跳到六年级。这时候的程开甲已经是一个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喜爱的好学生了。

1931年,程开甲考入离家20多公里的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和陈省身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程开甲在这里读了整整六年的初中和高中。读初二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程开甲从图书馆里借来许多科学家的传记。他着迷地读着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法拉弟、居里夫人、詹天佑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开启了程开甲心中的智慧之门,他被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感动,幼小的心灵渐渐萌发出长大了也要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与信念。

恰恰在这时候,幸运的程开甲碰上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姚广钧。姚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数学技能的记忆训练。在姚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下,程开甲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60位,乘方表和立方表脱口而出,能牢记学过的每一个数学公式。这些训练对他在日后科研中推导和演算数据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慢慢地,程开甲已经懂得了科学上的成功靠的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他发愤将每一篇英文课文全部背诵出来,获得全校英文背诵比赛第一名。高三时他代表学校参加了浙江省四所中学英文演讲比赛,一举夺魁。当时他一门心思盼着日后他能用英文和他所崇拜的科学家们直接对话。

同时考取两所名牌大学,程开甲有幸成为浙江大学的公费学生。然而,日军的炮火,使得他随着国家命运的起落而漂泊求学。年少的他那时就认为:中国挨打的原因是科技的落后。拯救中国的药方是科技救国。他写出一篇开创性的论文,却因为盲从学术权威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成为他终身的遗憾。

1937年,程开甲同时报考两所大学,也同时接到了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所是上海交通大学,一所是浙江大学。两所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好大学,考上一个都很难,当时程开甲却同时考取了两所,这让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程开甲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因为录取通知书上清清楚楚地标明了他是公费生。

公费生是浙江大学给予极其优秀的考生每学期100元的公费资助上学的学生。换句话说就是大学四年,不用家里掏学费了。

程开甲走进浙江大学物理系学习,他备感兴奋和自豪。因为当时,浙江大学被人们称为“东方剑桥”,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而程开甲所读的物理系是浙江大学的一支“王牌军”,在这里他受教于学界第一流的老师,对他影响最大是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教授。他们使程开甲接触到了学术领域前沿的课题,为他日后留学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束星北是程开甲力学课的教授,他早年在爱丁堡大学留学,攻读理论物理,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还曾担任过爱因斯坦的助教。他教理论物理和相对论课的时候,常常是不拿课本,不带讲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所学的概念和原理。有一次,束星北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问题:太阳吸引月亮的力比地球吸引月亮的力要大得多,可为什么月亮却跟着地球跑?大多数同学不知所解,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老师的考题。只有两位同学得了满分,其中一个就是程开甲,他用牛顿的力学原理回答了这个问题,束星北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在不断的观察中,束星北认准了程开甲这个学生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于是特意给他吃“小锅饭”特别栽培。师生俩经常在教室里研讨问题,同学们戏称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是“真心的相对论”。在教与学中,师生情谊日益加深。后来,束星北还成为程开甲与高耀珊的证婚人。

程开甲读大学时期,正遇战乱。日军攻占上海,杭州危在旦夕。浙江大学开始南迁,先是迁到建德,上了一个月的课,又迁到江西吉安,上了一个月的课,随后又迁到泰和,在这里刚安营扎寨半年。日军的铁蹄踏进九江,程开甲随着学校搬迁到了广西宜山。这些经历让程开甲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之大,竟然没有一个安放课桌的地方。

1939年2月5日,日本侵略军的18架飞机向一直在搬迁中的浙江大学校舍投下118枚炸弹,炸毁了许多教室和宿舍。狂轰烂炸后,所有的学习用具都化为灰烬。面对一片狼藉的校园,程开甲不禁流下了悲愤的眼泪。他郑重其事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两行文字:

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

拯救中国的药方:科学救国。

后来,浙江大学又迁到贵州遵义和湄潭,在学校动荡迁移期间,程开甲结识了王淦昌教授。

王淦昌27岁在德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应竺可桢校长之邀来浙江大学任教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娃娃教授”。“娃娃教授”讲起课来知识渊博,生动活泼。程开甲从他那里学到了科学研究的两条诀窍:一是紧跟前沿;二是抓住问题,握住不放。

王淦昌给程开甲这群学生讲述了中子的发现过程。开始,约里奥・居里观察到一个无头的重径迹,但他主观臆断认为这是Y射线碰撞粒子的径迹,没有继续研究它。后来查德威克抓住这一现象,穷追不舍,证明了这个重径迹必定来源于一个质量和质子相近的中性粒子的碰撞,从而发现了中子。为此,他一举成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然而,这种不幸也发生在了程开甲身上,令他抱憾终生。

1944年,程开甲在浙江大学任助教,他写了一篇《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的论文。王淦昌得知后,把程开甲介绍给来浙江大学考察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李约瑟看到这篇论文十分欣赏,亲自修改了英文稿。程开甲便托李约瑟将论文带给物理学权威狄拉克。没想到,不久程开甲收到狄拉克的亲笔信,狄拉克清清楚楚地写道:“目前基本粒子已太多,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

当时,程开甲考虑到狄拉克是物理学界的权威人物,在此之前这位物理大师亲自将程开甲的一篇论文《对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推导》推荐给剑桥大学的《剑桥哲学》杂志,这篇论文很快就在该刊发表了。这证明狄拉克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者的重视。因为狄拉克方程在此之前从未有人给予证明,而用相对论原理去证明狄拉克方程更是没有前例。这篇论文打动了狄拉克的心,也引起他对未曾谋面的中国学者程开甲的关注。当时只有27岁的程开甲对狄拉克一直充满了感激,既然狄拉克这次亲自回信,程开甲也就没有怀疑权威,放弃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可是,程开甲不经意之间放弃的“发现”,在三十多年后被一个重要实验所证实。而且,实验所测得的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这项成果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这让程开甲大为遗憾,由于没有坚持到底,程开甲就这样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李约瑟推荐程开甲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拜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M・BORN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物理系。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固体物理教材――《固体物理学》。可是,在理论物理研究方面如日中天的程开甲,突然毫无征兆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程开甲有关“新粒子”的论文虽然没有发表,但李约瑟没有忘记那位才华横溢的中国年青人。在李约瑟的积极推荐下,1945年程开甲获得了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

1946年8月,程开甲远渡重洋,来到英国,成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数学物理系M・BORN(中文译为玻恩)教授的研究生。玻恩是一位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教授。他不仅在学术上获得诺贝尔奖,而且还是一位哲学家、文学家和音乐爱好者。有人说他开创了哥庭根物理学新纪元,与英国的狄拉克齐名。

玻恩为将程开甲带入物理学领域,常带他去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鼓励他去结识许多大物理学家和科学巨匠,和他们探讨问题,确立研究领域。

程开甲刚入学不久,玻恩应邀去牛津大学讲学,他选中了程开甲作为助手一同前往。因为他发现这个中国学生不仅学习刻苦,而且肯动脑筋,敢于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理解得很深。随后,玻恩带领程开甲去参加剑桥大学的学术会议,把他的中国学生介绍给好友狄拉克和海特勒。狄拉克用惊奇的眼光看着面前这个个子不高却精明能干的中国留学生,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是面前这个年青人第一次将他提出的狄拉克方程进行了正确推导。1947年,玻恩又带程开甲参加了爱尔兰会议。在这个会上,程开甲认识了诺贝尔奖获得者鲍威尔等科学大师,并聆听了鲍威尔的讲学。

牢固的英语基础,使程开甲在学术交流中游刃有余。1946年,爱丁堡大学请来一位物理学家作关于超导实验报告,这场报告引起了程开甲对超导的兴趣。他在电子动量空间画出超导的和不超导的元素分布图,并研究出他们的分布规律,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给导师玻恩看。玻恩看后很高兴,鼓励他继续研究下去。得到老师的赞赏,程开甲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英国、法国和苏联等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五篇关于超导的论文,年轻的程开甲一下子在超导理论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读书、搞研究是最令程开甲高兴的事情。但也有许多气恼和苦闷的地方。在当时的英国,中国人被人歧视、看不起。程开甲每天都要过着寄人篱下、被人瞧不起的生活。有一次在电车上,满车都是白种人,只有程开甲一个黄种人。他听到旁边的人用英语说:“我最讨厌奶油面孔的人。”旁边的目光转向了他,像针扎的一样刺痛了程开甲的心。还有一次,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游泳,他们刚从海滩下水,就有几个英国人爬上岸,嘴里嘟嘟囔囔地说:“这些黄种人把我们的水都弄脏了,我们走吧!”这些深深地刺伤了程开甲的民族自尊心。他想,这不是个人的屈辱,而是一个民族的屈辱。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回这份自尊。

1949年4月,程开甲到苏格兰出差。一天晚上,他去看电影,开演前放了一个短新闻片:一艘在长江上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中国人民的警告,公然挑衅,被中国人民的炮火击中,被迫升起白旗。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被中国人打得举起白旗投降,在英国朝野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让程开甲惊喜不已,他从这部短片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完电影,程开甲走在大街上,腰杆挺得直直的,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中国人不再受别人欺侮,中国人伸出铁拳头,狠狠地还击侵略者!

回家去!回祖国去!程开甲下定了决心。

1948年,程开甲获得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英国皇家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玻恩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劝他把夫人孩子都接到英国来,在这里安心做学问。程开甲说:“玻恩教授,我的祖国有希望了,我要回去建设新中国。”

玻恩理解地点了一下头,关切地说:“你一定要回国,那就走吧,中国现在还很艰苦,你多带些吃的回国吧。” 然而,当玻恩教授亲自送他这位中国高材生离开英国时,发现程开甲带的唯一东西居然都是大箱小箱的书。

1950年8月,程开甲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他直奔母校浙江大学,马上被安排在物理系任教授。

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程开甲于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中,他是较早入党的。有趣的是,这一年程开甲还找到了他的亲生母亲。分别三十年之久,母子相见,百感交集。母亲简直不敢认这个能领取程家“开甲”之名的儿子。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儿子果真没有辜负“开甲”这个名字。

但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在物理方面有许多研究成果、事业如日中天的程开甲,突然有一天从大家关注的视野中消失了,甚至都没有跟他的亲人道别。

程开甲究竟去了哪里?去干了什么?……(待续)

上一篇:明确任务 突出重点 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调研宣... 下一篇: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训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