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防治教学经验

时间:2022-04-15 03:26:28

常见疾病防治教学经验

【摘 要】本文对大学公共选修课常见疾病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在介绍本课程教学改革背景的同时,分别阐述了关于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措施;在教学方法上引进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案例教学,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以此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常见疾病防治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78-02

一 课程设置目的

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只要掌握一些医疗常识,运用一些独特巧妙的治疗方法,通过自己或家人的帮助,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就可以得到同样有效的治疗。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小病进药店,大病进医院”已成为“时尚”。常见疾病防治课程是贵州师范大学全校校级公共选修课之一,该课程旨在使没有临床医药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本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较详细地介绍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常见病种,包括每种疾病的概况,然后逐一阐述了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重点介绍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中成药、汤药、外用药、饮食等疗法)及生活调理,使学生先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再掌握其基本预防与治疗方法。

二 课堂教学方法

1.实践参观教学

在学生学习常见疾病防治这门课程之前,利用本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到学校附近的3所省级三甲医院各科室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常见疾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初步了解各种常见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而对其预防和治疗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实物教学

在常见疾病防治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可采用实物教学,即在上课时多用实物构件作为教具。如在讲授人体解剖组织中各个器官的位置及构造时,教材上介绍了心、肝、脾、肺、肾、血管、神经系统等组织和器官的构造、特点和生理功能等,并绘制了相应的构造图,可是学生看后仍觉得很复杂,构造图也大多看不懂。如果教师上课时拿来这几种器官组织的模拟实物,学生们就会对其构造一目了然,而且觉得其实是很简单的,这样不仅节省了授课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3.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常见疾病防治教材的特点:(1)内容抽象,专业性强,范围广,且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2)书中插图较多,而且多为神经网络图或生理生化物质代谢循环。由于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差,且对生理代谢和神经组织构造缺少感性认识,即便是在现场进行学习,也因人体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学生眼睛不可能接触得系统全面,所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这就需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形象生动、互动效果好的教学平台。

在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中,收集、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这些图片和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和演示,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改善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尽量不要把书本文字直接变成屏幕上的文字,使学生觉得枯燥,而要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提炼出重点内容,用关键字配合相关图片和动画,使课堂内容简练、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易懂易学。

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要适当结合板书教学。对于理论公式等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利用板书教学可督促学生做笔记,让学生动手动脑。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才能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于常见疾病防治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适当辅以板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信息传输量,还可以真实地反映设备形状及其整个工作流程,强化学生头脑中的实物形象,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4.组织讨论

在常见疾病防治教学中,对于难点、重点,需适当放慢讲课的速度,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吸收的空间,并结合一些难点在屏幕上播放出有疑问的思考内容,组织学生去分析和探讨,形成一种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

由于人们对人体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可适当结合当前出现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演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本专业的学科新动态。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案例教学

常见疾病防治属于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实际案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和目的性。如人工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

三 考核方法的改革

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考试的方面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试的目的是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起到对学生求知欲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以往的单纯闭卷笔试很容易造成学生以机械、教条、模仿、死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闭卷考试的方式评分比较客观、公正,能给出具体的分数。为此,在常见疾病防治课程考核中,采取了期末闭卷+课堂及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的记分方式,其中课堂成绩包括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讨论的成绩。

四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疾病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如健康一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各种生物参数(包括智能)都进行了测量,其数值大体上服从统计学中的常态分布规律,即可以计算出一个均值和95%健康个体的所在范围,习惯上称这个范围为“正常”,超出这个范围,过高或过低,便是“不正常”,疾病便属于不正常的范围。原来的课程设计选题以病理病因分析为主,内容限制较窄,专业性极强,所以,学生没有发挥的余地,课程也难于被学生接受,学生的兴趣不浓,无法避免相互抄袭和应付考试的现象。

中医学理论博大精深,临床疾病复杂多变,在较短的篇幅里介绍中医临床医学难度很大。因此,本课程教学建议在保持中医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力求简明扼要。课程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发病,在诊治上结合西医学知识,突出中医特色。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五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从事常见疾病防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的研究与探索,在此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琼波、石晓、魏永义.大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9(26):120~121

[2]谭步伐.浅谈对农村常见疾病的防治[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9):315~317

[3]田春阳、陈娅蓉、孙杨.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与胃镜下常见疾病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1(11):1776~1777

[4]印杰松、张凤.浅议多媒体及案例教学在《常见疾病康复》中的运用[J].北方药学,2012(8):100

[5]杨杰.常见疾病自我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4):109~111

[6]李会芳、董婕、李延坤.多媒体课件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制作与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7(14):54~55

[7]周勇、于江、胡桂娟等.临床教学中妇产科多媒体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J].广西高教研究,2001(6):68~70

上一篇:检验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 下一篇:英文原声电影在视听说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