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垃圾处理情况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4-15 03:03:51

市区垃圾处理情况及预防措施

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以及城镇环境现状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现状2009年底,邵阳市全年垃圾总产量为305.75万吨:其中城镇垃圾年产量为97.7万t.垃圾清运总量为112.61万t,其中城镇垃圾清运量为85.84万t,城镇垃圾清运率为87.8%,全市垃圾清运率为36.8%.垃圾简易处理量85.76万t,全市简易处理率27%,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26.85万t,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27.5%(以城镇垃圾产量为基准),基本实现了省里下达的“十一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4].城镇环境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全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两型”社会的精神,积极开展“环保三年行动”,狠抓环境治理,城镇环境质量有了改善,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2009年邵阳市空气质量基本符合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如:二氧化硫(SO2):日均值范围为0.012~0.075mg/m3,全市年均值为0.043mg/m3,日均值和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二氧化氮(NO2):日均值范围为0.002~0.057mg/m3,全市年均值为0.023mg/m3,日均值和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值范围0.024~0.109mg/m3,全市年均值为0.057mg/m3,日均值和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提速,环境的破坏因素不断增多,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局部环境的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受到污染,环境质量急待改善,尤其是各县(市)现在仍在使用的各个垃圾填埋场,因原设计标准不高,建设要求较低,防渗措施简单,垃圾污水不断渗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和土壤;同时,目前广泛使用的大批垃圾收集站均为敞开式,垃圾装卸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扬尘和恶臭,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最典型的是部分垃圾填埋场就位于河边,一旦涨大水,渗漏液就可能流入河水,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该类垃圾处理设施急待封场处理,并做好防渗设施.同时,垃圾的收集运输设备落后、档次不高、数量不足,绝大部分城镇垃圾运输无法做到密闭化,甚至大多是农用车运输,因此,运输中的二次污染现象较严重,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其次城镇垃圾收集点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且设施简陋破损,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对城镇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同时农村垃圾处于随处堆放状态,没有专门的管理单位,没有专人负责清扫收集,没有专用设施收集,既污染环境,影响健康,又对农田土质造成不可修复的污染,影响农作物安全.

城镇环卫现状分析

环卫管理机构不全目前各地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邵阳市仅市本级城区、各县(市)城区和少部分镇设立了专门的环卫管理机构,绝大部分的镇、乡和所有的村均未设立专门的环卫管理机构,没有专人管理环境卫生,环卫工作无法全面覆盖到位.环卫队伍力量薄弱按照建设部标准,城镇环卫作工人员应按服务人口的3‰~6‰配备,全市城镇至少需环卫职工约7000人,但目前全市城镇环卫职工总人数仅3794人,环卫职工数量严重不足.环卫经费紧缺一方面随着城市不断扩容提质和城镇发展速度的加快,对环卫设施的标准、功能和环卫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邵阳市及各县(市)财政紧张,经费紧缺,环卫投入严重不足,无法维持环卫生产的需要,难以确保环卫设施的正常运转.环卫设施落后目前,邵阳市环卫设施处于数量严重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标准挡次过低、陈旧老化、超负荷运转的状况.2009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垃圾收集中转站92座,与标准相差甚远,且都分布在市区及各县(市)城区,乡镇为0;垃圾运输车辆137辆,其中市本级28辆,各县城区58辆,乡、镇共51辆,且大多为破损报废车和小型农用车,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专用垃圾运输车,既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议及改善措施

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垃圾处理的科研工作;各县(市)要安排人员参加学习进深,学习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相应的科研机构或课题小组,专门从事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改善民生、提升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软硬设施.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确保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要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各地要积极开征并完善城镇垃圾处理费,逐步推广通过水费、电费代征的收费方式,以提高收费效益,降低收费成本,加强收费管理;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及省财政等上级资金补助;三是推行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四是积极与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衔接,努力争取银行贷款资金;五是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列为重点工程,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加强运营监管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起点在规划、难点在建设、重点在运营.各地要将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的良性运营、健康发展;要建立多种多样的运营模式,逐步推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监督的模式,建立政企分开、管干分离的有效机制;要逐步规范城镇垃圾处理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入市退市的审查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行使监管职权,严格监督项目运营,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功效.

作者:刘付真 杨仁斌 申学军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邵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邵阳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上一篇:农家乐植物景象与需求探索 下一篇:乡镇环卫管制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