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井盖“坑人”各国有妙招

时间:2022-04-15 01:16:31

防范井盖“坑人”各国有妙招

21岁女孩杨丽君在湖南省长沙市不慎落入一个井盖被冲掉的下水道,虽经努力,搜救仍然失败。其实,在其他国家,下水道井盖被冲走的事情也常发生。为保证民众安全,许多国家在井盖设计上大动脑筋,并借力智能监控手段进行日常管理。

德国:井盖下面有个铁篮子

德国城市下水道的口子通常用金属箅子做井盖,而箅子的缝隙被杂物,如树叶、塑料袋、石块堵住是常见现象。为此,德国下水道箅子的缝隙做得比较大,此外,在箅子下面安装有一个可以接纳许多污物的铁篮子,以防固体物冲入下水道。

事故现场会围起三道“防护墙”。在修下水道期间,市政部门会发出警示。在大的警示标志牌到达之前,穿着发光警示服装的市政工人会拿着手持式警示牌站在下水道旁引导行人绕行,以免不小心落入水井。随后,事故水井周边会围起三道“防护墙”。第一道“墙”直接用红白相间的警示带围住事故点。第二道“墙”则是1米高的厚重的立式栏杆墙。每个栏杆还有红色闪灯,晚上会一闪一闪地发光。第三道“墙”是在人行道前后两边也竖起警示牌,标明“前方水井损坏,小心落井”。人行道旁的机动车道也会实行限速——不能超过每小时30公里。

日本:用图案识别责任主体

19世纪50年代末,东京的工程师改善了井盖的表面纹路,增加了一些凹凸图案设计,这样既增强了表面摩擦力,又显得美观。不同的花纹还有利于明确各行政主体的管辖范畴。市和区、町各级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盖上分别采用市花、区花、町花图案,一旦需要维修,立刻就能识别责任主体。如果是私家用地的下水道,则会在井盖上标有“私”字以示区别。有些地区甚至还在井盖上装了卫星定位系统。

日本将“井盖”事故分为八类。2013年初,日本高知县突降暴雨致大量下水井盖脱落,导致多位行人跌落下水井。对此,日本国土交通省召集社会有识之士和地方团体设立了“下水井盖紧急安全对策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实地调查后出台了《下水井盖紧急安全对策》,将导致事故的原因细化,分为井盖破损、井盖脱落或飞起、井盖“打滑”等八类,并根据危险程度进行逐步处理。

美国:井盖安装电子监视器

2004年,一名纽约市民在遛狗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带电的铁质井盖而被意外电死。事后,纽约市长称,负责该井盖的统一爱迪逊公司对这起悲剧负有直接责任,但市政部门也要配合该公司保证井盖的安全。

为提高井盖的安全系数,纽约市环保局从2012年开始在市内下水道井盖下方安装电子监视器。目前,昆斯区和布鲁克林等地的21个下水道枢纽已安装了电子监视器。

在美国和加拿大,不论水、电、气、污水、交通及电信,地下通道的管理统一归市政一家。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完全在市政。这就意味着在美国任何一位公民在马路上发现有井盖丢失或可能造成公共安全隐患时,都可去法院负责城市管理的公共事务局,控告其行政渎职。

在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城市地下管网也是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日本人靠的是公共事务“专家”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这样既不会麻烦他人,又从根本上解决了事故隐患。

(责编:辛娅)

上一篇:我该如何照顾九旬老妈 下一篇:就是要高清!玩转Win8屏幕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