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和文明的生产

时间:2022-04-15 10:26:01

清洁和文明的生产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我们一行四人对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进行了参观访问。公共关系科、企业文化科和安全环保科的同志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情况,带我们参观生产现场。几天下来,他们的环保工作给我们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除了勘探之外,石油的生产加工基本上可分三大块,一块是打井固井,就是铁人王进喜干的那一块;井打成了,就交给采油厂正式投入生产,采油厂的“磕头机”把原油从地下抽出来,经过计量、集输和简单的粗加工后,将原油交给炼油厂和石化企业,这是第二块,采油二厂就是干这个的;第三块是炼油厂和石化企业,由它们再把石油变成五光十色的各类成品油,输送服务于社会。

谁都知道,发展和环保是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的一对矛盾,一个两难,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随着人类欲望的膨胀和干预自然能力的不断扩大增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河流污染、酸雨不断、动植物灭绝、空气污染,且不断酿成环境灾难。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毒气泄露、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中国四川气田有毒气体泄露等等,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是重大的环境灾难。环境问题越来越尖锐而急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越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就越是突出和尖锐。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保护、珍爱环境和有限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每一个国民和生产者的责任。对企业来说,以清洁方式生产,更是职责所在,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为,这是为了永保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家园和他们应有的权利的必然选择。

长庆油田公司和采油二厂的领导决策层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上来认识环保的,并以此来谋划、决策、实施和检查生产中的环保工作。

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地处甘肃陇东地区,经过30多年的油田开发与发展,生产区域横跨陇东的庆城、华池、环县、镇原、合水、宁县、西峰六县一区,下辖马岭、华池、城壕、樊家川、南梁、西峰等15个油田、66个开发区块,共有大型油气集输处理站11座,计量转油站80余座,开采油井2 200余口,日产原油6 600吨,勘探和生产面积分布达4万多平方公里,是长庆油田公司的主力原油生产单位、甘肃境内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也是其增储上产和投资的重点地区,为国内年产原油200万吨的大型采油厂之一。

油田生产不仅工艺复杂繁多,还有着点多、线长和面广的特点。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钻井、试油、修路、建站、地下铺设和空中架设各种管道,还是在原油的开采、集输、加工的过程中,若不注意,就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油田的环保工作因其特殊性而增加了诸多难度。

也因此,长庆油田公司和采油二厂的领导决策层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他们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上级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建立健全各级环保机构、突出重点治理项目、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制定落实各项生产环保规章制度、层层承包落实环保责任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下大力气,花大本钱来治理污染,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达到了国家标准和要求,实现了安全、环保和绿色生产。

首先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努力还清老油田在环保上的历史欠账。由于历史原因,马岭、华池、城壕等一批开采多年的老油田在环保上都不同程度地欠过账。

流经环县的环江河和流经华池县的柔远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它们在庆城县城南汇合成马莲河。它们是当地人民群众的母亲河,也是采油二厂的老油田分布密集区。陇东地区的油田属低渗透油田,在此种条件下采油特别困难,需要很多特殊而又麻烦的工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采出的油,大多是油水气混合,已开发多年的老油田采出的水比油还要多。这些采出水,弄不好就会造成污染。采出的地下水,必须经过环保处理达标后再注回地下,用于驱动原油和保持地层压力平衡。这既是生产的需要,也是环保的需要。因此处理好这些来自地质学上的洛河层的地下水,对这两河流域的保护就成了重中之重。

采油二厂对石油矿区环境、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后,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和环江河、柔远河水质具体差异,确定了“以采出水治理为重点,以采出水处理回注为目标,优先对柔远河流域治理,然后环江河治理,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治理”的总体规划。针对老油田水量大、处理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该厂成立了采出水治理项目组,加大治理力度,并确定了“上游治理,分区脱水,就地回注”的工作思路。通过对部分高含水生产区块集输工艺流程的配套、改造和完善,逐步实现采出水就地脱水处理、就近回注,从而走出了有效解决陇东地区油田采出水问题的路子。

1997 ~1998年,他们先后在悦联站、华联站、元城首站投资建成采出水处理回注系统;1999~2002年,又投资1.7亿元建成了中集站、北集站、南八站、环首站、南梁集油站、西一联合站6个采油污水处理厂;2004 年又投资4 000多万元对南八站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这9个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和完善,使采油二厂油田实现了采出水的全部回注,使柔远河流域、环江河流域杜绝了原油采出水外排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两河的生态环境。

其次,对新近建设开发的西峰油田,他们在环保上做到了一步到位,不留任何遗憾。

西峰油田坐落在董志塬上,石油人在这里探测出了超过4亿吨储量的大油田,是中国石油近10年来发现储量最大的陆上整装油田,经过几年的开发,已达到了年产百万吨的能力,其前景未可限量。西峰油田是在全新理念指导下建设开发的。采油人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理念来主导油田的全面规划、建设和开发。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工业美学营造等因素,在建设中大量引进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三年来,不但节约了建设资金,还节约了2 200多亩土地。它创造了建设开发绿色环保型、节能型、效益型油田的成功经验,成为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现代化管理的一面旗帜,被中国石油战线树为现代化管理一流的示范油田。同时,它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油田写下了最为光彩的一笔。

1999年企业重组改制后,按照长庆油田公司要求,采油二厂成立了健康、安全、环境(HSE)委员会,设立了专职管理环保岗位和环境监测站。厂属各基层单位都相应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基层小队设有专(兼)职HSE网员,全厂共有各级环境监测员351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HSE监测网络。同时,该厂各基层单位每季度至少开一次HSE专题会议,研究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在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的同时,他们还加强了硬件投入,完善了环境监测手段。他们投资40多万元,配置各类仪器30多件套,选派6名监测人员到公司监测总站进行培训,并全部取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监测证书。目前,对油田生产环境已形成了由采油二厂环境监测站、长庆石油勘探局(长庆油田公司)环境监测站和庆阳市环境监测站组成的三级环境监测体系。厂环境监测站每月都对全厂的9个采出水处理厂和小区块回注的水质进行监测;长庆局监测站每季度进行水质监测;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则不定期地对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水、气、声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采油二厂的环保工作是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始终的。

在钻井过程中,注重了五个方面:一是从钻开表层黄土层起到钻开基岩20~30米时采用清水泥浆;二是表层套管的固井水泥返高到地面,有效地保护了饮用水层;三是井场泥浆池铺两层防渗布,泥浆池周边高于地面30~50公分,泥浆池液面低于地面0.1米以上;四是固井水泥返高至华池组水层以上50米,确保封住洛河水层;五是钻井岩屑按环评要求处置和利用,剩余泥浆回收利用。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抓住了四个关节点:一是试油作业时,配备金属储油罐,抽吸作业时井口安装防喷盒,油水集中进金属储油罐并回收;二是油、水井洗井压裂等施工作业时,污水排放入污水池,全部回收,就近拉往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后回注地层;三是作业完时及时清理井场及污水池交采油使用;四是在生产过程中,井场实行标准化管理,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在采油过程中,一是井场设备布局合理,井场周围修筑高2米左右的围墙,井场内外无污油;二是井口都装有集油盒和防盗箱(原油被盗往往是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井场修建体积不小于30立方米的污油池;三是井场内设置5~10立方米具有防渗漏措施的污水池,污水池定期清理;四是围墙内侧修建雨水渠,做到雨水不出井场;五是修井作业时起油管前打开泄油器,管内油水入流入罐,蒸气吹扫油管油杆的污油、污水等全部回收至污油池内,污油及时回收,严禁流入井场,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

有了规章制度,关键在于抓落实。他们对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实行“两化”“三有”制度,即科学化的管理、规范化的运作,工作有章程、生产有纪律和值班有记录。正是这“两化”“三有”保证了环保工作的落实。

井场是油田生产的最基本单元,也是环保的工作重点。他们对井场建设做了硬性规定。除了“两池一沟”(即污油池、污水池和排污沟)外,还规定井场的围墙建设要紧密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在提高防护性能的基础上,要突出体现美观大方、人性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强调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如三面临沟靠崖的井场,采用绿树环绕,一面铁艺围墙;平原开阔地带道路通畅的井场,采用四面铁艺围墙,绿树环绕;高低错落位差较大的井场,采用上下成形,整体布局,台地护坡用树木苜蓿绿化;一面临沟,三面平坦的井场,铁艺造型,周围护坡绿化,井站及路沿用黄花菜点缀等等。井场内的油井、注水井、稳流配水阀组、水源井尽可能地组合在一个井场单元内,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约了用地,还方便了绿化。

对缺水少绿的大西北来说,绿化是一篇大文章,当然也是采油二厂环保的一篇大文章。油田建设从打井、修路、埋设管道、建计量站、转油站和联合集输站,都会对地面植被造成破坏。他们对所有井场都进行了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围墙内外种草植树,生产区域内有坡地的还因地制宜地修筑了梯田或是鱼鳞坑,乔、灌、草结合,进行立体绿化。厂环保安全科的同志介绍说,自2001年以来,厂里累计绿化投资就达2 000万元,用于各个单位的生活基地、井站和井区道路的绿化美化。据不完全统计,已栽种各种树木花卉5.6万多株,种植草坪2.1万多平方米。对自然环境较差的庆城、华池、环县三县进行荒山绿化,累计绿化荒山面积达1 000多亩,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油区花园和菜园的“双园建设”,近两年,在200多个井场建设了花园、菜园,既美化了环境,又满足了员工的生活所需,一举两得。一个井场曾种出了2斤多重的茄子。在一个井站,我们看见路边有许多黄花菜。黄花菜是庆阳有名的土特产,它的学名叫萱草。《诗经》里送给美人的香草,专家考证说,就是今天的黄花菜。

环保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们要长期面对的艰巨挑战。该厂的领导集体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决心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以采出水处理回注设施和生产现场环保为重点,以强化教育、规范操作为突破口,以QHSE管理体系推广为契机,促使环保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限期治理项目按期完成,努力实现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油二厂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整章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第二采油厂环境管理规定》及采出水处理回注设施管理、回注井管理、井场环境保护设施管理、锅炉除尘脱硫设施管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井下作业环保管理等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修订,并下发执行。二是规范采出水处理厂管理体制。加大投资,不断更新、改造工艺设施、设备,不断满足开发需要,确保污染治理项目全面实施,有效控制污染事故。三是层层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根据长庆油田公司的具体要求及厂里有关规定,对环保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层层承包全面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分阶段严格考核兑现,做到重奖重罚,奖罚分明。四是规范污染源管理。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管理。主要是外排采出水的管理、锅炉房外排烟气的管理和清罐污染泥等废弃物的管理。建立污染源档案,规范“三废”的排放、处理、处置程序。五是继续深化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这是该厂近几年安全环保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践证明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大大促进了环保管理,成效显著。

负责环保工作的王副科长对我们说:对环保,厂里的理念是“以一万的努力,来防止万一的发生。”这既是他们的工作态度,也是他们的决心。

企业文化科的同志对我们说:要把环保工作做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为此,他们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利用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时机,举办环保法规知识竞赛,开展环保板报展评、环保演讲比赛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宣教活动,使国家的环保法规、标准以及石油行业的有关制度、标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企业开展“创零污染”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参观了西峰油田第一联合站。西峰油田生产的原油在这里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后交炼油厂。站里生产设备先进,全部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都实现了联网和实时显示,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数据联网,资源共享。整个站区都有工业视频监视器,在主控室里一坐,生产数据和各生产现场都尽收眼底。站区规划整洁,生产设备纤尘不染,除工作生产设施和道路外,都是碧绿的草坪和盛开的鲜花。若不是那些遍布的管道、巨大的储油罐和储水罐,真好像是置身于花园之中。生产场地的园林化,早就听说过,但百闻不如一见。什么是现代化、自动化和园林化的生产,在这里的井站和井场一看,就都知道了。

在西一联合站旁边,我们看到了类似炼油厂的装置,陪同的同志告诉我们,这是联合站的伴生气处理系统。随着原油采出的还有大量的伴生气体,这些气体在轻烃厂被加工成液化气和化工原料再利用,既环保又创收。

一个企业的生产究竟是否环保,并不是自己说了就算的。在采油二厂油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国家环保总局、甘肃省环保局、庆阳市环保局,曾多次组织环保专家对所有的区块和重点开发区域都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为了评估油田开发对整个陇东环境的影响,还请兰州大学环评所和甘肃省环科院对整个陇东油区进行了整体环境影响评价。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中心对长庆陇东区块整体评价时应用环境敏感度分析矩阵后得出结论:“陇东油田开发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值之和为38.4,未超过警戒值(生态之和大于或等于50),因此从总体讲,评价区生态环境良好,油田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

我们站在董志塬上放眼四望,蓝天如洗,苍山欲滴。在陇东山川秀美的大地上,我们在地面上只见到一个个高高的井架、一丛丛红白黄相间色彩艳丽的抽油机、一处处像花园一样的井场、大大小小的银白色的储油罐、墨绿色的储水罐,而那些用于连接它们的密如蛛网般的各种管线,都被深埋于地下,正源源不断地向共和国的脉管里输送着血液。原油的开采、集输、加工和输出全部实现了管网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因此,凡是参观过油田的人都会说:采油不见油,注水不见水啊。对此,我们也深有同感。甘肃省委书记苏荣同志前不久视察后说:“这是清洁和文明的生产,有机会可以组织当地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来看看这壮观的生产过程,这样他们就放心了。”

“清洁和文明的生产”,这是对采油二厂生产环保的最精当的评价了。在我看来,对生产企业来说,这既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

由此,我不禁联想,难道需要清洁和文明的仅仅是生产吗?我们的思想、精神、生活方式等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也都不同样需要清洁和文明吗?

陪同的同志还向我们介绍,在油田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地方各级组织与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企地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形成了“唇齿相依,水乳相融 ,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系,陇东油区成为企地共建和谐发展的楷模。

“十五”期间,采油二厂向庆阳市纳税18.3291亿元,直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费用1.14亿元,支援建设扶贫资金共计4179万元;提供油区综合治理费用4476.3万元。西峰油田的大规模建设开发,带动了庆阳市诸多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庆阳市的经济发展和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财政收入由6.52亿元增加到16.1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就像一条纽带,将企地双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肩负起加快庆阳经济建设的步伐,共创陇东老区和谐发展的美好明天。

目前,采油二厂随着西峰油田的大开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在现代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上前进。我们祝愿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清洁和文明的生产,在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上不断进取,更上一层楼,早日实现年产350~400万吨原油的宏伟发展目标。

上一篇:醉人的喀什歌舞 下一篇:丝绸之路河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