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浅析

时间:2022-04-15 10:25:26

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浅析

【摘要】 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在研究其常见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开展。在社团管理工作中运用经济学管理知识,强化人才培养理念,推行制度化管理和运用信息手段开展工作是提高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学生社团 社团活动 规范管理

一、 对社团开展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学生以一定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自主成立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一直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兴趣团队而存在。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中,学生社团在进行教学改革,推广素质教育,实行学分制自主学习模式后日益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大学生活,也成为大学课堂教育的一个良好延伸。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本身是了解社会,参与学校建设的一种途径。无论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出发,还是从健全学生人格的角度考察,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加以规范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总的来说,社团承担着如下几个功能:服务同学生活,陶冶生活情趣;延伸课堂教育,培育学术热情;反映社会实际,激发青年豪气;参与学校管理,履行学生责任。

二、 高校社团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决定或影响社团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有很多:从一开始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到包括场地、人员安排、宣传工作等,甚至是原来认为够用的资金在内的每个活动要素都可能造成社团活动的进程受阻;社团自主性衍生了社团活动的随机性,受不定因素影响的可能相对较大。

现阶段,大学学生社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三、 学生自主活动的局限性急待克服

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也必须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很多社团的活动的局限性一方面表现在活动形式的单一上,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社团活动内涵的淡薄上。很多社团在成立之初红红火火,但后劲不足,简单重复活动的内容,缺乏活力。

四、 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有待提高

社团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为诉求点,但是不应当仅仅是学生的自娱自乐。相对而言,体育类社团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组织会员活动和相关赛事为主;在实际开展活动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对体育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育。还有部分社团开展活动时只重形式和宣传,讲究排场,表现出一定“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这些现象的发生都说明团委等相关指导部门对社团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五、 学生社团活动管理人才的流失和稳定性需要加强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时相当有限的,现在很多高校参与社团活动的主要以低年级同学为主。实际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还和专业有关,很多专业由于学业压力较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有限;很多同学刚刚在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就面临要升入高年级,无暇顾及社团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情愿去读培训学校努力考证,而不愿意留在社团等学生组织中锻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高校社团管理来说,关键是要做好社团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并着手克服学生社团的盲目性和活动的低层次化。

六、 建立有效社团管理制度的探索

笔者认为要引入企业管理的理念,建立规章制度,保障社团之间的公平竞争,维护社团成员的利益和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要加强对社团骨干和负责人的培训,普及社团管理经营的理念,倡导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增强社团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社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建设具体来说可以分为:

1. 长效管理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协调能力

将制度化管理作为社团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致力于为各个社团构架一个公平有序的舞台。以《上海财经大学社团管理办法》为基础,我校团委现在制定并实施的有:《社团经费管理规章》、《社团宣传资料使用规章》、《星级社团评比规则》等规章制度。同时,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原有管理规范,强调社团活动以规范为前提的自主和自我协调。

除此之外,适时推行网络化办公,以期通过信息化改革实现工作中的高效、及时、公开和透明。同时,针对大型的社团活动,建立专题网页,加大宣传力度。作为对日常管理的有益补充,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团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社团提出《社团发展建议书》,力求给予社团更多的间接性指导和发展方向的引导。如果能够通过此类形式的指导在工作目标上达成共识,也将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真正调动社团的主观能动性。

2. 完善培训制度,作为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推进

在抓好社团管理协调工作的基础上,注重社团人才的培养和挖掘。社团负责人培训作为我校对社团进行规范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存在,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体系,成为我校培养社团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

在新任社团负责人培训中,制度的学习是培训的一个主体部分,同时进行的还有业务指导,主要包括社团管理理念、活动组织经验、活动管理流程等。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以实现社团负责人顺利上岗转换角色,有效开展社团活动为目标;社团骨干培训是对社团换届的准备和选拔,为社团后续发展储备力量是培训的一大目的。此类培训在内容上要比新任社团负责人培训更为深入和具体,主要涉及到社团工作的中问题的解决,社团活动设计和社团文化的讨论等。

3. 建立人才档案,促进我校社团管理人员的互学提高

人才是社团发展的根本,由于社团换届带给社团的人才流失是阻碍社团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上没有形成对社团负责人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的制度,导致部分社团负责人工作动力的不足也是限制社团发展的原因之一。出于从总体上加强社团骨干人才培养的考虑,我校在开展社团负责人培训工作过程中,完善了社团骨干选拔、考核和工作记录等人事制度,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干部加入到社团的建设过程中。

从最初的人才培养上,我校建议用社员选举和自荐等方式产生社团管理核心,推动社团建设的民主化进程;在候选人考核上,加强了和院系团总支和辅导员的沟通,通过评议和同学反映的方式,全面了解候选人的情况,选拔德才兼备的负责人;在上岗之初对其进行业务培训,直至可以独立开展活动为止。

七、结语

社团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不断的有新情况发生。社团管理制度本身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很多社团管理制度需要互为补充,相互一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还发现制定社团管理制度要和社团发展的阶段相适应,不应过于超前,同时制度要有一定稳定性,在决定实施前要充分尊重社团的意见和想法。

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中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略的。要让学生社团负责人和社团联工作人员接受多方面的历练,培养学生干部的全局观,提升考虑问题的层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用各种方式加以实施。从具体来说,团队精神的培养和牺牲精神和服务理念的建立是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而培训和管理、协调工作正是对他们精神的培养和锻炼。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一篇:现代公司集团的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试论我国跨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