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

时间:2022-04-15 08:30:12

浅议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

摘要:随着各大主板上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公开,内部控制审计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创业板市场作为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及对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创业板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动机以及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来对创业板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说明,并提出了加大内控宣传力度、降低内控审计成本以及延续主板内控审计优势、建立创业板内控审计特色的内部控制审计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动机;审计范围;审计缺陷定位;审计报告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18项。为确保其平稳实施,财政部等五部委在该配套指引出台之际,明确了各类企业的实施时间。根据安排,指引将从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实施;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施行。配套指引的出台是我国会计史上的一个大事记,标志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先进程度,同时也预示着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然而,与主板公司的“条件为本”相比,创业板公司应更注重“披露为本”。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多内,绝大多数创业板企业都取得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但通过更深层次的了解,大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都不到位。因此,配套指引在创业板市场的尽快实施将是引导我国创业板市场进一步标准化的重要决策,对我国创业板企业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现状

我国现行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审计指引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以同时实现以下两项目标:(1)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并在企业层面控制测试时,着重关注与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针对董事会、经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对内部信息传递和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以及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价。审计指引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而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中发表的意见类型也同时被分为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以及无法表示意见。

二、创业板企业发展现状

创业板市场,简称创业板,又被称为高科技板块和二板。创业板着眼于创业,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创业板自开板以来,规模迅速扩张。从2009年10月30日的28家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发展到2011年4月1日的207家的规模,前后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创业板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笔者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主要财务指标统计,创业板企业平均净利润由2009年的5822.5774万元上升到7737.3395万元,企业平均每股收益由2009年的每股0.8742元降低至每股0.8515元,每股净资产则是由2009年的每股6.0038元上升至每股8,4733元。清科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22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挂牌上市的企业的融资总额已达139.81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08亿美元。在行业分布上,如图2-1所示,截至2010年10月,制造业的数量最多,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36%,其次分别是IT行业和能源行业,分别占比21%和10%。

三、对创业板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创业板企业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仅对创业板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加强监督,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同时,在当今经济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现金合理有效地流动,保证利润的产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还可以帮助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的创业板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然而,在以下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在我国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都不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这就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一些强有力的政策来强制创业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标准化实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淘汰率。

1.创业板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动机

内部控制的作用的发挥在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其中,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是决定整个体系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然而,现今仍存在许多创业板企业的管理者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忽视现代管理方法,坚持经验主义,薄弱的内部控制意识导致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的企业中不存在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再加上内部控制产生大量的成本,部分创业板企业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保证短期盈利性,不设立或者尽量少设立内控机构,而不会选择耗费大量的成本建立完善的、长期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2.创业板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就目前在我国创业板挂牌上市的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以及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基础,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然而,创业板大多属于民营企业,由少数的几个人联合创建,而这些创始人之间也大多都存裙带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关联持股并掌握了企业的绝大多数的股权,兄弟持股、父子持股、夫妻持股等现象在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屡见不鲜,这使得公司在创建之初就存在了公司治理的先天性缺陷。在绝大多数经营权和所有权尚未完全分离的基础上,再加上产权不明晰,企业缺乏明确有效的议事规则,这使得法人治理结构流于形式,企业缺乏对经营行为的有效监督,而导致内部控制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的企业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创业板企业尚未建立完善、健全的企业制度,未能为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利的环境。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同一人或同一部门同时兼任不相容职责的情况时常发生。

如在部分企业中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出纳、会计、审计等职务全部由同一个人来负责,这样就使得所形成的凭证、账簿、报表、内部审计意见等资料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二是内控制度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很多创业板企业内部并不存在着正式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行为准则,在企业内部所实施的内部控制也只是为了执行国家或行业的规定而简单地做一些表面的工作。因此,通常不具备正式的持续有效的控制监督活动。

(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进行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离职等一系类的活动和程序,控制着整个企业的用人计划,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企业内控环境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大部分创业板企业存在家族特性,所以一个避免不了的问题就是“任人唯亲”。这对企业在先进专业技术引进方面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创业板企业的这种封闭性和不规范性,导致了具备管理与技术才能却游离信任圈子以外的人无法被任用。这个人才瓶颈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4)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审计是在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有效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前提下进行的。然而,在对创业板企业的观察来看,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强,受企业管理层的影响很大。再加上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企业竟出现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财务人员同时兼任的情况,这使得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内部审计职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的空间。

四、对创业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提出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内部控制审计政策的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对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进行要求: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激励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对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来强制其内部控制的标准化实施。

1.加大内控宣传力度,降低内控审计成本

为使创业板企业积极配合内部控制审计的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的全面落实,政策机关部门应该通过媒体对内部控制进行大力度的宣传。通过宣传内部控制的优势,让经营者明白设置和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内部控制审计只是作为一种外部监督职能,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外部社会也会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企业的认识和判断上升到一种更高的层次,从而决定资本流向,提高整个创业板市场的资本使用效率。

政府除了应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外,还应该对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成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在创业板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后,会在进行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以及聘请外部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两方面增加企业的成本,并在短期之内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这部分高额的成本会成为企业排斥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因素。然而,内部控制的建立应该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创业板企业受资源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主板上市企业的标准来设立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审计应与内部控制制度相互匹配。因此,在对创业板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可适当进行调整并放宽要求,使注册会计师在对创业板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会按照符合企业规模的审计标准来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从而降低审计成本。同时,由于注册会计师对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工作很难明确分开,并且如果强制分开会加大成本,在单独审计的过程中会产生重复成本,因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提倡创业板企业采用整合审计的审计方式,来降低整体的审计成本。

2.延续主板内控审计优势,建立创业板内控审计特色

创业板作为目前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着不容忽视的独特的自身属性和经营管理特性。政府部门应就创业板的具体特征,建立适应创业板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审计。注册会计师也应在对创业板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创业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效果。笔者建议,在审计目标、自上而下的审计思路等方面延续主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外,在审计范围、审计缺陷的分类以及审计报告的出具方式上都应该针对创业板的特性来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此来适应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要求。

在审计范围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对创业板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应把握重要性原则,应主要关注重大错报风险领域的重要控制。而在一些成本过高而重要性一般的审计程序中,可选择适当的简化,以减轻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负担。事实上,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于2007年6月的AS5《与财务报表审计结合的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的一个强调重点就是内部控制审计应当“量体裁衣”(scalingthe audit),即对于规模较小、不太复杂的公司,在审计程序上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予以适当简化。我国监管部门应当在相关指引中就注册会计师如何对主板上市公司和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提供相应的专门指南,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企业应进行审计的范围做出职业判断。

在审计缺陷定位方面,监管部门应适当放宽对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要求。鉴于创业板企业条件的局限性,按照对主板上市公司的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要求对其进行严格要求会严重制约创业板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阻挡大量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或者促使创业板企业粉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而降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有效性。因此,对创业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适当放宽要求。

在审计报告的出具上,在考虑成本因素之后,笔者建议创业板企业尽量采用整合出具方式,即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一同进行。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实施一个审计程序可以同时满足实质性测试和内部控制测试两个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资料和他人工作结果。这样会减少大量的审计成本,在满足了所被要求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维持原有的盈利能力,促进创业板企业的高速增长。

五、结束语

在我国会计界的国际化趋同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无疑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正规化、全面化。然而,创业板市场作为现阶段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种制度的健全也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在我国,为了使创业板更趋于完善,我们期待着一套属于创业板市场的内部控制审计政策的早日。

上一篇:关于财务监控在金融风险用途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新修订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