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

时间:2022-04-15 06:25:52

“立足学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

长期的义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学生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整个的课程结构中知识与生活怎么联系?

每个人的生活意义,远远超出了生物学所说的“生存”、“活着”,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未来的独立生存意义,不仅包括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的物质活动,更包括有价值意义的精神活动。因此,在具有奠基性阶段的义务教育有限生涯中,老师和课程对他们的生命意义能否得到充盈和展现,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我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基于全面协调终身发展的理念,与学生的“周围世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这一关系并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教材桥梁,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现实与理想头脑中的意向与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它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地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活动而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它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和保证作用。如何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在于:立足学生、开发课程、重在教师素质和实践能力,如何立足学生,以贵阳市“立足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为例:

一、立足学生,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贵阳市关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重视

立足学生,就是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就是坚持“以生为本”“育人为本”。首先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为了他们长远的未来生活质量。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就是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直接指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工作。学校充分考虑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因地制宜,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实施氛围。学校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知识的逻辑系列呈现,而是以主题活动形式展开的。活动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主题。主题的选择主要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学校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内容。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就很难取得成功。提高教师对校本资源的开发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要求。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学校的个性,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以学生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自身的有关问题这“三条线索”来进行。

强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加强领导。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仅靠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孤军奋战,就不能将其他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更难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很难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好。因此,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等方面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学校要分别设立研究、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组,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小组,同时还应与家长和社区沟通,建立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学生校外活动的协作单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等,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二、立足学生,重在教师素质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就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关注教师的发展成长。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首先是“人为”的,主体是教师,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反映教学文化价值观念,是否以开放的品格直指所任班级学生特点的身心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是“为人”的,我们的教学生活,是否把学生成人后的生活质量做为一切课程的出发点,学校周围有什么课程环境资源?如何结合成为影响学生生命历程当中的重要部分,更是十分重要。同时,教研部门、学校怎样为教师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激发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情。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素质是关键的问题。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是,在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必须作深刻的变革和大胆的突破。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其次,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上综合性很强,覆盖面很广,在一些具体的知识上,超过了教师的专业范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这时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不是怎样掌握知识,尽管知识也是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此时的知识已经不是靠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的指导转向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方法、扩充知识的广度等方面。因此,如果教师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改变,还是按老一套的方法组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将失去开设的意义。

三、立足学生,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立足学生,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有待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正如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所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要,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教育的全部,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需要了。教师应该是一个点燃火种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言,书本知识的学习、积累甚至训练是不可缺的。同样,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悟与升华也是不可缺的。贵阳市近10年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内外、校内外逐步形成风气,探究能力也逐渐得到锤炼。这一切,不但带动了学科课教学成绩的整体稳步上升,而且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立足学生,重在教学中学生生活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否具有真实性,关键在于教学生活是否具有被给与性,课程开发是否具备学生的“周围世界”。教学生活是通过交往实现的,交往是人内在需要的表达,展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对学生成长而言,教学与生活体验在解决问题策略上具有相通性,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展开的,无须严格的科学推理程序和严密的证明程序,且不是模仿和传授,而是一个未成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超前体验,这个体验不能言传,只能“悟出”。

对每个人的成长而言,经验就是人生的财富,是发展中的过程性资源,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条件性资源。经验是认识的基础,是理解的条件,是观念表达的背景。从公共知识到个人知识的转化过程,需要经验的参与,需要经验的改造过程,需要各种“实践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知识”不仅来源于对“公共知识”的转化,还来源于个人经验的升华。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如果我们把“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过程称为“外在输血过程”的话,那么,学生个人经验的升华为“个人知识”的过程则是“自我造血过程”。丰富学生经验,积累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对人生甚至对文化的经验与感悟,成为我国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应该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因此,立足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新课改下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与思考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