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

时间:2022-04-15 06:02:29

浅论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

触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度,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沧桑而厚重。

传统,是气质

古画的优雅气度似在娓娓诉说千年的文化,造就了文人墨客的含蓄之美。曾有幸在年幼时跟随父亲欣赏过许多名画著作,虽是懵懂之际但却总是感觉到一股不平常的气息,那样神秘与厚重。今日看来,那是历史的沧桑,夹带传统的厚重。很喜欢山水画,给予人一种无限的宽广、深远和怅然之感。怀揣着对其的好奇,查阅了些许资料,才得知中华民族的山水观念,源于山之高,水之深;山之广,水之渺。为了表示对山水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人们刻画山水神灵的形象,用于祭祝或瞻仰。神话或神画启发了山水画的独立成形。在五千年的浩荡之中,想必夹杂的是人们的静思,思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吧。

而今人学会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接中批判地分析,总是以一种超越的态度去审视问题,对传统的认真塑造与用心经营,那就是尊重与理解,是一种延续传统气质的当代表达。苏州园林寄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以景取胜,景因园异,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20__年鸟巢的中国传统式建造,20__年中国馆朱色为主的渲染等不就是最好的见证么。见证被传统文化打造出的气质。

总会在老师的口中听到现今中外学生的对比,含蓄是中国学生的特点,最能从概括要点的能力上体现。他,是责怪的。但何尝不是呢,我们是华夏儿女,流淌着的是属于炎黄子孙的热血。犹如中式建筑风格与欧式风格的迥然,这何尝不是典型的文化传统的气质?一种穿越千年的流传至今的古老的审美的气质,所以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动人,客家女子的淡雅贤淑,北方女子的干练大气。

传统,是性格

中国的传统,来源于五千年的智慧。听,他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千里跋涉而来。日久弥新,恒久璀璨。文化课中,才得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对着可爱的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最具代表性的认知与囊括。

此时,我又想起高中时期那爱我疼我的班主任,一个对生命充满激情的来自北方的女子。带着北方女子的朗朗笑声笑到南方,继续传授其丰富的教学——夹杂着丰富人生阅历,饱含激情感情热情的灌溉。在高三人人都在应试之际,仍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新青年:打造具有思想品质、人文素养、认知高度的境界。她说她热爱南方,不想回故乡。我想,她并不是不爱故乡,一个能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一个可以对过往如此热爱的人,怎么可能不深爱她的故乡。想必,她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寸土地,深爱着每一寸土地上孕育着的文化。“她不爱故乡”是因为知道她的性格更适合于南方吧。

有这么一种人,叫做吉普赛人。我从《巴黎圣母院》那个与丑陋的钟楼怪人一起绽放的灵魂中认识了她,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吉普赛,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每一个吉普赛人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他们与犹太人一样,饱受摧残与苦难。但却依旧在心中一方净土上,保留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与天生的特质。他们用流浪书写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他们用歌舞延伸着民族的存在。这个特殊的民族性格,偏偏造就了天赋异禀的音乐才华,令人嫉妒令人欢喜。同样的,信奉萨满教的满族人民把产生于祭祀的盛宴中的歌舞延续至今,造就了满族人的豪放。齐鲁文化塑造了山东人崇礼尚仪的性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与此同时衍生了思想保守的弊端。

《亮剑》中李云龙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次次的天灾人难中,更是显现伟大的民族凝聚力与精神。让身为华夏子孙的我,深刻地感受到:何为子弟兵,这属于中华人民的军队;何为父母官,这属于十三亿人的总理。在舟曲泥石流追悼会上降半旗的举动,更让我们意识到:低下的是头颅,升上的是民族的灵魂,这灵魂却是由传统文化所打造。

孕育着我生长的民族文化,使我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暖,08年北京奥运开幕仪式,详略得当地带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探访中华民族的兴衰之旅。想必这勾起了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怀。一“和”字贯穿人类的发展。追溯人与自然的和谐:看“天人合一”的思想,延续至今,有“科学发展观”的措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举行,皆是美好的传统在绵延扩展持续。回望人与人的相处:封建史上是“君子以和为贵”“君子之交淡如水”,新中国史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海内外皆兄弟”。而如今,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居民幸福指数……这难道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肯定?

当我轻轻扣上记载民族辉煌的史册,回眸远古的足迹,展望未来的历程。我被感动了。作为他日支持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柱,就让我们传承民族传统奋斗的力量,开阔生命的里程,为早日报效祖国而努力。

上一篇:对民族保险市场发展简析 下一篇:试析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