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 信奉 商道

时间:2022-04-15 05:32:35

栖居红尘,身体中无意滋生出众多浮躁、不安和忧郁的细菌,我们开始从各种信仰和艺术的甘泉中寻觅自己所需的抗生素,寻觅那种诗意般的生活方式和清凉心性,得以短暂寄留的场所。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以缘聚信奉或凝合艺术为主题的新的商业模式,并逐渐演绎成独具儒雅个性的沙龙文化。而它的商业价值,也更加引起那些讲究品质的投资者的注目。

应友人之邀,我走进了坐落在北京小月河畔的一家名为“露雨轩”的茶楼。推开一扇清式的雕花木门,旋即踏入一派“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的物化境地。初进所见的小桥流水,放生池里的红鲤,使你不自觉便走到许愿树下庇荫,也许一下子就会觉得是身在室外,与山水共处。大堂里供放着的佛像,呈现出一种宁静、超脱、飘逸和慈祥之神韵。

“耳畔梵呗①古韵,满身茗香飘逸”,帘笼微挑,眼前鱼吹细浪,水拥小桥。桥的对岸,烟霾中隐现的是佛陀的慈悲法相,帷幔中遮掩的是老架子床改制的茶坊间间,颇有几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感。此情此景,我的心早已飞出了胸殿,多日以来写作的倦备也如渺渺烟波,四散而去,自己仿佛已然融入到杜牧那首“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的诗境之中了。

择一佳位安坐下来,飘然行过的江南小妹,手捧古色茶单和几样精细茶点呈于目前。点罢不久,一泡茗香弥纶的乌龙早已让我们个个齿鼻流芳、落花满衣。

畅言中,一缕风丝吹乱了我盏中的茶烟,寥寥隐去,和远远的龛中香火愈栖愈近,直到我已无法分辨孰是茶烟,孰是香烟了。我痴痴地望着,心絮亦跟随着那缕缕烟脉飘然物外。寂静中,我点茶茗饮,心花顿开,一种无法言表的妙意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茶禅一味中的无限快意吧!

悠哉一番后,毕竟是“槛内人”②的我,出于职业习惯,开始环顾店内的业态环境。我注意到,这家设计犹如世外禅院的茶楼,虽幽静肃然,但隐见错落有致的各色茶室,竟是高朋满座,也许他们都在享受着这都市中难得的一点恬静吧。不由引起了我对此座茶楼经营之道的浓厚兴趣,萌生出采访之意。恰巧席中一友与这里的大堂经理冀先生是故交,在他引荐下,我与冀先生愉快地攀谈起来。

原来,这家茶楼的投资老板竟是年仅26岁的少壮之士,而更令我惊诧的是,茶楼400余万元的投资,却源于店主早期经营包子铺的利润所得,不由令我钦佩其精明和干练。询之经营状态与诀窍,冀先生坦言:两年来客流一直递增,来者大多为商界富豪和演艺人士,并或多或少都怀有一种佛教情结。至于经营诀窍,当属上乘茶品、特色服务(凡在次午、晚、夜来店品茗者,皆可获取免费素食套餐和夜宵。另外,店内全部点心也均为免费自助)、浓郁的禅学文化环境以及店内全部古典老家具的销售等四大元素,构成了“品茗”、“礼佛”、“收藏”、“素食”的整合营销态,准确地迎合了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佛学信奉者、素食主义者、收藏爱好者、清净休闲者追求高品质精神或物质生活方式的群体,才使其于京城近七百余家茶舍中,得以独领一番。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不论其以哪种业态形式出现,都应该注入文化的气息,这是当代社会基因与市场变化的趋势。因为只有文化才会直指人心,凭借低价竞争、产品仿效、资金堆砌等,都将会陷入作茧自缚的挣扎之中。而只有那些将眼光投向产品背后的人文关怀;投向那些逐渐增长的,追求文化依赖的品质阶层;投向那些人性中最具生命意义的美学本原的商业种族,才是可以生存的、延续的、发展的。

未来的社会是商业的,但它更是求索人性魅力的社会。把握它、信仰它、供奉它,你会发现,即便你是个“槛内”的生意人,你依然会在自己产业的壮大中获得纯粹的“修行”。

① “梵呗”――别称佛赞,起源于印度,“梵”是印度语“梵览摩”的省略,意译为“清净”。“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省略,意为“止断止息”,“赞颂”或“歌咏”。中国最早的梵呗古乐初盛于东晋,其曲牌据传为曹植所创。现在把“梵呗”统称为佛教音乐的代名词。

②“槛内人”――引自《红楼梦》,意为对入世凡夫俗子之谦称。

上一篇:千年香樟木化作敦煌儿女情 下一篇:依靠小金属制品做成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