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散步式观察,实现“定势观察”的突围

时间:2022-04-15 01:13:17

启动散步式观察,实现“定势观察”的突围

苏教版课文中有一篇题为《广玉兰》的课文,学生受课文影响,无论观察还是描述,都离不开“洁净”“高雅”这些好词,离不开“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这些佳句。当学生走不出课文的影子的时候,我们就有责任带领学生实现观察的突围。

如何突围?这就需要我们带领学生改变观察时的行走姿态――重新选择一种散步的姿态。散步的姿态,是审美的姿态,少功利色彩,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是边缘姿态,轻松地行走,不具强迫色彩。散步的姿态往往追求个人的自由创造,“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有了散步的姿态,我们就能够带领观察小队,采用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和小队成员走进大自然去散步。有了散步的姿态,我们就会尽量选择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让他们处于愉悦的状态;有了这种散步的姿态,我们就会尽量不预设什么观察目标,而是“空心”而去;有了这种散步的姿态,我们就会尽量选择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天气去,让散步的频率高一些。这种散步式的观察,追求自然,没有明确、繁多的必成目标。也就是说基本上放弃了既定的教学流程,几乎是一次有趣的随意旅行。学习以学生的好奇心为旋转轴,随着孩子即时的兴趣展开教学,尽量不附带任何负担,保证每个队员的观察、嬉游以及对话在愉悦的状态下得以充分展开。

一、“散步式观察”需要随机高频率,关键是要有“童话故事学”的诗心

进入六月,我就经常带着观察小队去“拜访”校园及周边的广玉兰,开始园内赏花树的“散步乐”。我基本上是跟着他们走,终于有一天,孩子们有了发现,广玉兰的花瓣飘落到了地上,其中有一瓣白中透青。一个小男孩好奇,连忙当作宝贝似的捡了起来。我微笑着明知故问:“你捡的是什么呀?”“是……是一把勺子。”小男孩满怀惊喜地回答。其他同学也纷纷围了过来,齐声说“像”。好,散步式观察初见成效,我要让他们的思想之火烧得更旺些。于是,我追问道:“广玉兰这个季节送一把白玉般的勺子给你,可以派上什么用场?你们到附近再转转,或许能有新的发现。”听了我的话,他们非常开心,开始围着各种树木转圈,不时停下脚步抬头望树冠。看到他们喜欢的水果――火红的石榴、金黄的枇杷,他们大受启发,顿时妙语连珠:“送一把白玉勺,舀动一树红石榴。”“白玉勺,金枇杷,细品尝,赛神仙。”散步的心态,散步的观察,最有可能实现心理定势的突围。

二、“散步式观察”要不断转换视角,关键是要有“复眼看世界”的意识

当学生们一个劲儿地往勺子的方向聚集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再次带他们突围。“广玉兰赠送给我们的一片花瓣,向上放,是勺子。那么,反扣一下,它又变成了什么?你们来当一回魔术师!”我这么一鼓励,他们立即来了劲儿,开始玩起了“魔术”,并很快就有了新的发现。有的说,翻转以后,广玉兰的花瓣变成了别致的“太阳帽”,特别是那白中透青的颜色,既遮阳,又时尚。有的开玩笑说,这些免费的帽子说不定是送给爱在外面溜达的小狗小猫的呢。还有的说,那花瓣设计精巧,一物两用――渴的时候,可以舀冷饮或冰镇的水果吃;热的时候,可以翻转过来扣在头上遮阳……有了非正式学习的启发效应,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动态化的童话观察,很有童趣。散步,可以让观察更轻松,心态更愉悦,可以让思维更活跃。如此,我们就能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转换视角,实现心理定势的突围。

三、“散步式观察”未必要追求远距,关键是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招

我们可以持续地在广玉兰树下散步。我让他们在树下玩。孩子们总喜欢捡拾一些东西,于是,那些飘落在地上的各色树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既然他们对广玉兰的叶子感兴趣,我就相机给予一些启迪性的点拨,以放大学生所发现的树叶奇趣。我说:“这些树叶都会变脸啊!”孩子们受到启发,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广玉兰叶色彩斑斓。”“有的翠绿欲滴,有的黄绿相间,有的金黄灿然。”大家纷纷拾起这些“彩叶”观赏,而那些干枯成了棕褐色的叶子则无人问津,寂寞地躺在树脚下。我故意蹲在地上凝视着那片枯黄的老树叶,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很是不解。我说:“彩叶有彩叶的看点,枯叶有枯叶的妙用。你们看看,这棕黄色的叶片像什么东西呀?”我相信儿童始终有变废为宝的能力,尤其是在散步的时候。果然,一个灵巧的女生脱口而出:“牛皮!”大家一听,点头称是:“还真像!广玉兰产牛皮了!”好一个神奇的“诗想”!我趁热打铁:“在这充满寒意的秋天里,广玉兰要把光亮结实的牛皮送给谁呢?”“送给蚂蚁做皮鞋。”“送给蟋蟀做皮袍!”轻松散步轻松聊,一聊就聊出了一个关于广玉兰枯树叶的动人发现。

上一篇:走进东南亚最神秘雨林 下一篇:北京古船米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