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中国莲

时间:2022-04-15 01:09:06

雅俗共赏中国莲

【摘 要】莲,其花与叶富有装饰性;莲子、莲藕可食且滋补身体;出淤泥而不染,如高洁之性情。具有如此多优点的莲花,自然为中国人所深深喜爱。在几千年的光阴中,中国人将“莲”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进行充分挖掘,形成了层次丰富的“中国莲文化”审美。

【关键词】中国莲;多重意味;审美

1 中国莲之探源

千年来,莲花及莲花的图式广泛出现在中国的文学、美术乃至百姓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之爱莲由来已久。“中国莲”文化中的“莲”实际上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荷”,古时也称芙蕖、菡萏、芙蓉、玉环等。(睡莲与荷从植物学角度来说虽然属同科,但睡莲的茎不伸出水面,且睡莲既无莲子,也无藕。因此睡莲虽也称为“莲”却缺乏中国莲“花果共生”,华而有实的美德,故不在“中国莲”的描述范围之中。)汉初时的《尔雅》中即有记载:“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中薏。”历史上也有人将荷叶、藕、或莲子称作“荷”的。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莲”与“荷”的叫法常混用,但绝大多数都指的是荷花,尤其是在古代。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之“莲”其实指的就是“荷”;至今在我国有些地区还在延续的盂兰盆节(佛教节日)放河灯活动,有的地区将河灯称作“荷花灯”,有些地区称作“莲花灯”。

关于中国莲的由来,最初的观点是:古中国并没有莲与荷,后来的莲荷及与莲荷有关的装饰形式都是与佛教一起由印度传入我国。不过,也有很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考古学也为中国早有荷花提出佐证:1972在现存河南郑州的“仰韶文化”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两粒碳化莲子,经碳元素测定确认,其距今己有5000多年的历史;1981年在湖南石门的商代遗址中也发掘了出碳化莲子,距今3500年左右。《周书》中也有记载:“薮泽已竭,既莲掘藕。”说明我国早在奴隶制社会――印度佛教尚未传入我国之前――早已有莲荷,且国人已经知道莲藕的食用价值。

莲荷在装饰应用方面可考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一件距今约7000年的夹炭黑陶盖,其上以线刻装饰着形似莲纹的重瓣图案,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植物装饰纹样。周代流传至今的陶器与青铜器中更是广泛使用莲瓣的形式做口缘或顶盖的装饰。制作于春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莲鹤方壶,其盖上就饰以两层莲瓣,中间立一只仙鹤,另有龙形双耳,腹部饰蟠龙纹,四角各攀附有一立体小兽。整体造型优美,纹饰精细,集清新的自然神韵与凝重的青铜之美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东汉末佛教传入中国,莲荷因为其在佛教中的特殊寓意被赋予新的含义,除了原有的载体,还被广泛应用在与佛教有关的装饰艺术与造窟艺术中。及至唐代,佛教得到了皇家的推崇,还诞生了以莲为轮廓特征的宝相花。

2 中国莲的多重意义

莲生于水中,吟风吐露,清新脱俗;姿态婷婷袅袅,绿叶粉花相映成趣;上生莲子,下结莲藕。其不仅外形优美富有装饰感,内涵也十分丰富。因此,自远古至今,从民间到官方,从布衣到文人都对莲荷亲睐有加,对其内涵进行不断发掘,共同塑造出了“中国莲”层次丰富的美学意味。

2.1 象征――女性优美

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记叙:山有扶苏,湿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湿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出自《诗经・国风》之《山有扶苏》)将山上的扶苏比作男性,将水生的荷花比作女性。荷花因其植物属性与生长环境被当做女性的象征由来已久。“花”所包含的女性意味,荷花的婷婷袅袅如女性柔美的之姿,生于水的“阴性”属性,结实多子的母性属性都使其成为对女性内在(妇德)外在(妇容)美的完美象征。乐府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即以莲为女性的象征,以“采莲”暗喻情爱。

2.2 比拟――君子之高洁

中国文人以植物抒怀自屈原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芙蓉即荷花――也就是文中的中国莲的花冠)。可见早在《离骚》中,中国莲就已经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联系在一起了。朝代的兴废更迭中,士人在道家的“出世”哲学与儒家的“入世”哲学中迷惘徘徊,二者中是否可以求得两全之策?一个“入世”之人――宋学代表周敦颐,以《爱莲说》给出了答案:君子即便入世,也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纵然世间浑噩,君子依旧可以“亭亭净植,不蔓不枝”。于是,周敦颐的莲似乎比陶渊明的菊塑造出一种更加全面的君子姿态。

2.3 寓意――多子之寓

因常见的被子植物都是春华秋实,先开花后结果,远古人类在对自然的观察的基础上创造出“花生人”的植物生殖崇拜。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将军崖岩画中就有对“花生人”这一说法的反映,而蒙古族的神话也有关于花儿生人的描绘。直到今天壮族妇女还会将原野的花朵采回家来插在床头以示崇敬,怀孕妇女崇拜花朵以求生育。荷花,花果共生,花瓣层叠似女阴,花中有莲蓬,一蓬多子,因此我国民间也素来将莲荷作为生殖能力的象征。从面塑、泥塑到剪纸、刺绣,莲花是民间艺术中反复使用的题材,常见的有莲花童子、并蒂莲、鱼戏莲叶等富有寓意的图案,以此祈福子孙绵延。

2.4 谐音――“连”与“和”

中国的吉祥文化中常以谐音的相近的字来寄托美好的祈愿。“莲”与“连”谐音,“荷”与“和”、“合”谐音,因此中国莲的形象又以此种用途用于吉祥纹样和民俗画中以讨彩头:如“连年有余”(莲与鱼的组合)、“连生贵子”(莲与桂花、牡丹等的组合)、“和合二仙”等常见的吉祥纹样。

3 三教共赏的中国莲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将为人的理想状态描述为:“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出自 南怀瑾 《论语别裁》)莲之脱俗,莲之清逸,莲之实用恰恰是这全面品质的完美代表。因此,莲被佛教尊为圣物,被隐逸士人作为自己遗世独立的象征,被儒家弟子作为君子全面品格的代表。

3.1 莲与佛教

莲一直被视为佛教的象征,在佛教的起源之地――印度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莲花就已作为圣物被先民所崇拜,当然这种崇拜也是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在佛教典籍《杂宝藏经》中就提到印度有一位步步生莲的莲花夫人,共为乌提王生下五百个男孩,个个骁勇。佛教中又有很多与莲有关的比喻和传说:据记载释迎牟尼有“如莲花的双手”、“似出于淤泥般的莲花大眼”;《华严经》中提到,佛陀化身为六牙白象投胎,摩耶夫人因看见巨莲后有感而怀胎,佛祖出生即落于莲花之上。莲即佛,佛即莲。莲的“植根于泥而能不染,发生清净殊妙,香、色非他草木之花可比,故以为喻。”在佛家的眼中,莲是纯净超然的存在,以朵朵莲瓣绽放普世之光。

3.2 莲与道教

道教将神灵们所在的世界称为“仙界”,而荷花被视为仙界之花。在道家修行者对仙界的描述中就时常有莲花作为仙花的一种而出现――故有“真人游时,各个坐莲花之上。一花辄径十丈。”(出自《艺文类聚》)。或与神仙相伴而生或为神仙手中的法器。随着道教的传播而在民间耳熟能详的八仙之一何仙姑,其化身即是莲花。在道家的种种记载中,中国莲有着神奇力量,甚至可以赋予哪吒死后重生的躯体。在道家的眼中,莲是脱离肉体凡胎,获得升仙的象征。

3.3 莲与儒教

“儒家的哲学是生殖崇拜哲学”(周予同),因此被作为生殖崇拜物的中国莲也是儒家推崇的对象。莲的“多子”寓意,莲子、莲藕的可食用和药用的实用性,以及中国莲的清新脱俗之姿都圆满贴合儒家的“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和内外兼修“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因此,诗词歌赋中,中国莲宜俗宜雅地频繁出现在儒生的文字中。可寄托祝愿,可暗喻情爱,亦可自喻高洁。在儒家的眼中,莲是面面俱到的实用性存在。

4 总结

中国的传统文化至宋时发展成熟,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于一身,杂揉着世俗理性的吉祥文化与超凡脱俗的隐逸思想和源自生殖崇拜归于清净超脱的佛教文化。而中国莲,这个亦雅亦俗的载体,以其多重性获得了各个文化层面的认同。在莫高窟的佛教画像里,在唐代富丽的宝相花图案中,在得道成仙的画卷之间,在乡间新妇的肚兜刺绣上,中国莲吐露着浓浓历史的芬芳。

附录:

图1 天津杨柳青 年画 《连年有余》

图2 现代民间面塑 喜庆花馍

图3 明末清初 朱耷 《荷花水禽》

【参考文献】

[1]朱熹,注.诗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杜松柏,主编.楚辞汇编[M].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3][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M].中华书局,1982.

[4]王运熙.六朝乐府与民歌[M].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5]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M].人民出版社,1989.

[6]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8]曾祖荫.中国的佛教与美学[M].文津出版社,1994.

上一篇:试论体育教师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 下一篇:十枣汤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