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需要,开展教研,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时间:2022-04-14 10:47:35

关注需要,开展教研,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随着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深知教师才是教研的主人。在教研中教师在实践中对自身和身边同伴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反思、交流,有效提升教研的质量。在《纲要》的指导下,在教研过程中注重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各种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各种关系,体验家乡特色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他们快乐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

一、关注幼儿表现,教研促进游戏自主生成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带领教师抓住实践中的问题去研究,但在过程中却常会有落差和说不清楚的实效漂移。因此,我们首先从关注幼儿表现入手。在实践中教师要学会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经常能从一个活动中生发出另一个游戏。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支持,促进游戏的生成与发展。如:“鞋博会”在我市举行,许多家长带孩子一起参观了“鞋博会”,各媒体更是对此进行了系列报道,孩子们还带来了许多漂亮的鞋子海报,宣传单,各种各样的鞋子书本、卡片、照片,孩子们显然被“鞋博会”漂亮的鞋子、精美的设计,各式各样的鞋子宣传海报所吸引。因此我们生成了“我爱家乡鞋”的主题活动并分支成了多个小主题。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学会简单制作鞋子的基础上对鞋子种类产生了需要。于是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讨论:“你知道的鞋有多少种类?它们都有什么特征?”“你想怎样制作有自己特色的品牌鞋,想一想要怎样才能让人们喜欢上我们的鞋子?”进而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创设自己的品牌。在随后的几天里,孩子们交流的是自己如何设计出具有特色的鞋子,并比比谁设计得最好。可以说,幼儿对创意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对话、分析,解读孩子,达成共识,让教育变得有童趣、有实效。

二、教研的发展需要各种形式的支持

1.教研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在开展有关墙饰创设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环境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地、无处不在地传递着教育的信息,体现教育的价值;它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更是幼儿发现探索、展示自我、师幼互动的平台。在班级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研究问题为中心,使幼儿在观察、讨论、记录、类推和实践操作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有了理论的支持,老师们还设计了生动有趣、环环相扣的研讨环节,用自评、互评、互帮、互学的办法进行研究。最终大家都拿出了修改、调整的方案。这样的教研模式让我们感受到了自主教研的魅力所在,让老师们知道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真实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课例研究,提升业务水平。

以课例研究的方式,是提供给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全过程,自身的发展需要,要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为以现场教研示为契机,反复研磨每一次教研活动,通过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对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关注,反思我们的活动是否有效。在不断调整教研内容与方式的过程中,我们在学习和研讨中更新观念,转变教育行为,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疑难问题讨论,做到一课多磨、一课多研、一课多上,进行比较性研讨,使教学研究更富实效。我们还重点将主题环境与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幼儿采用多渠道、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获得自身经验的积累。如:主题活动《有趣的鞋子宣传》之《我是小小广告设计师》这一个活动,就是通过一课多研的方式,教师们发现了问题。《我是小小广告设计师》教材上是以广告语引出课题,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广告有什么用?”“要怎样编才能让广告语让人一听就记住就喜欢?”,通过引导的推进让幼儿自己发现广告语的特点,从而增进了对家乡的认识,再次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3.指导语言的运用应适宜有效。

园本教研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而教师运用有效的指导语言,既能强化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面对不同情境,老师要运用适宜的语言给予幼儿反馈。如科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指导语应多用“发生了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到的?”等疑问的语言,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用眼睛看、用嘴巴说,把眼、脑、手、嘴都连贯起来,避免大段的讲解。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是否认真倾听、是否获取准确的问题信息、思考方向是否正确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再回应,调控幼儿思维的方向,保证幼儿思维的质量,使每一次思考都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自然测量》数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是使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下一个环节的发展奠定基础,推动游戏不断向前发展。

三、加强教研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对组织的教研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促使组织者及时捕捉教师在活动中的兴趣、困难与问题,审视事先预设的目标是否适合教师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并学会正确分析教研活动中的问题,找出解快的方法,从而为下次活动的推进设计提出更合理的对策。如:以“在创造性游戏中,教师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游戏?”这一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首先请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游戏方案。其次,通过集体听课,个别教师对执教者进行跟踪观察记录,针对评课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进行交流,改进介入的方式方法意见。通过教师的实践探索,反思研讨,倾听教师的建议和想法并积极采纳他们的建议,凸显了教师的主体性,大大提高了教师观察的目的性和指导的针对性。

教研中要明确青年教师的反馈方式;先听她们的自我分析和评价,园长再作全面的评析,先肯定优点,给予激励,再具体提出建议,并要求教师将园长的意见记录下来,以便经常翻看改进。对于骨干教师以自我评析为主,园长补充为辅,一步一步将教师引导到正确的理念上,从而帮助教师自觉丰富教学思想。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不断修正的教学方法和不断改进自我的教师”。虽然我们在实践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疑惑,但是我们深信,我们努力实践着,用心反思和总结着,一定会使园本教研更加完善。

上一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家长对学前幼儿科学教育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