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听泉都新涛声

时间:2022-04-14 10:37:21

刚刚过去的那一场雪凝灾害,使有着“中国温泉之都”美誉的石阡县遭遇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调动一切力量,抗灾救灾,重建家园,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谱写了一曲“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救灾、措施在一线落实、温暖在一线送达、困难在一线解决、民心在一线凝聚”的壮美乐章。

用超常规工作快速推进灾后重建

经济社会要发展,如何突破风雪围堵?对此,县委书记杨德华深情地说:“从政治上看,能否搞好恢复重建工作,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应对灾害能力的考验;从经济上看,石阡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全省发展的大局;从感情上看,能否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大灾之年城乡群众收入不减少、生活水平不降低,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因此,在这特殊紧要关头,需要我们以超常规的工作理念,打好打赢灾后重建这场硬仗。”

县长赵贡桥真诚地说:“如今风雪过去,留给我们的是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重任。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这就要求我们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把全部精神集中到灾后重建中来,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集中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上来。”

阳春三月,在泉都大地穿行,只见乡村公路上,人们铁镐飞舞,填补冰雪留下的“疮疤”;田地里,人们挥锄如雨,扶苗、种菜,在废墟上播种希望……一切表明,生机在呈现,信心在呈现,希望在呈现。

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为了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灾后重建,春节期间,县委书记杨德华、县长赵贡桥就率领有关部门深入到重灾区现场调度指挥,解决灾后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要凭自己的双手把灾害损失夺回来。”

截至目前,该县投入1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建家园。已补种应急蔬菜2.1万亩、改种春马铃薯13.466万亩、调运茶苗1124.9万株。恢复烤烟苗床制作6449厢,落实种烟农户3907户面积37549亩,完成新建炕房938座。工矿企业恢复正常生产。3月7日已顺利完成“户户复电”的目标。恢复人饮工程输、供水管道189.5公里,恢复供水人口4.65万人。目前S302、S305省道,通乡通村公路已全面畅通。县城供水正常,3月底全县可望全部恢复正常供水。全县通信已全面恢复正常。

一股昂扬向上、万众一心的“抗灾救灾、重建家园”英雄气在飘荡,尽显石阡人独特的精气神。泉都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怕艰险、不畏困难,将胆识与谋略化为行动。一种攻必克、战必胜的信心,在关键时刻敢于一往无前、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勇气,一股气贯长虹的高昂之气,一股排山倒海压倒一切的磅礴之气处处彰显。

“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是全体百姓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灾面前,沉着镇定,相互搀扶、相互温暖,相互体贴,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让爱心涌动让温暖四溢的过程。

50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使英雄的石阡人民经受了50年不遇的洗礼和考验,也磨砺和锤炼出“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石阡抗凝精神”。

为尽快恢复生产,再苦再累也心甘

灾害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块试金石,更是一场考验。

春节期间,石阡县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职工放弃休假,深入灾区一线,面对面地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县委书记杨德华亲临岑巩县电力抢修现场指挥电力抢修。县长赵贡桥亲临花桥、枫香、五德等乡镇,组织干部群众、民兵破冰,打通能通则通的乡镇运输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廷跃始终战斗在抗击冰雪灾害的第一线,尽管每天靠大把的药支撑着,仍然坚持与工人同吃

同住同劳动,不搞特殊化。县委常委、副县长付君在印江、石阡两县城辗转奔波,成功而安全地接运、转运上万人次的返乡人员。

县人大、县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第一线,督办、检查并协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开展抢险救灾、重建家园工作。一些县直机关,18个乡镇实行 24小时值班制度。

灾情面前,方显铁骨真情。“有县农业局干部技术指导,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让城里人吃到我种的新鲜蔬菜。”受灾群众激动地对记者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希望。

县畜牧局职工深入到各地,指导村民生产自救,有的生病不愿意休息,有的忙得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他们说:“只要养殖户满意、群众放心,我们付出的所有苦,一切累,都是值得的。”

“等、靠、要,脸上无光。我们要凭自己的双手把灾害损失夺回来。”面对一棵棵折断倒伏的果树,龙塘镇党委书记周兵与干部职工走进灾区,带领干部群众奋起自救。“只要大家抱成团儿,什么困难都不怕!”

“为尽快恢复生产,再苦再累也心甘!”在龙井乡蔡家山村,工人们忙个不停,搬运材料、修理设备、抬杆架线……一位正在搬运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抢修6天了,虽然每天干七八个小时,又苦又累,但只要能早日恢复生产,他们就心甘情愿。“这些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受灾村民说。

爬冰卧雪,只因人民有难;挥汗如雨,全为人民所需。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战斗在抗灾救灾、重建家园一线的人们,构成了眼下最亮的一抹春色。

领导干部奋战第一线靠前指挥,而全县1000多名干部收拾铺盖衣服,走出机关大院,住进寻常百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民解忧,问计于民――“千名干部蹲点助农”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机关干部用自己深深的脚印阐释了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群众由衷地称赞:“好作风又回来了。”

“领导干部跟我们吃在一块儿,住在一块儿,话也可以说到一块儿,还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样的干部下乡,老百姓欢迎。”在各地,群众说得最多的是这句话。

从铜仁地区体育局到石阡挂职的黄隆武副县长,以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在茶园、烤烟种植基地,在修路工地、电力抢修现场,他带头抢着干。

五德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弦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登上燃烧着的房顶,一边指挥干部群众扑火,一边与火魔搏斗,不幸脚下踩空,从房顶上摔落下来,造成腰椎骨折。

在抗灾救灾的日子,无论位高者位卑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图胜利,共度时艰。同舟共济,正是石阡人在这场几十年不遇的凝冻面前,所表现出的团结精神和强大凝聚力的精神符号。

在这场举全县之力的战役中,人性光辉与时代精神浑融一体,使人们重新领悟了“同舟共济”的深广意涵。在泉都大地,从决策者到老百姓,从抗灾救灾的前线到后方,同舟共济是歌也是誓言,是今日重建家园的号角,也是明日胜利的召唤。

不忘责任 深刻反思

“言能听,道乃进。”千百年来,这句话受到了历朝历代为政者和有识之士的重视。注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向来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县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亲自搬运救灾物资、不顾危险一线抢险。这样的举动,不仅树立了亲民、爱民的形象,更给人以信心、希望、力量和光明。

杨德华认为,认真总结反思抗击这场特大雪凝灾害的经验教训,是从容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顺应民意、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需要。因此,用于救灾的捐助资金应公开、公正、透明;应建设完善的、能够抵御雪凝等灾害的基础设施;应建立应对灾害危机的管理体系;要关心、关注、关爱受灾人员、弱势困难群体;必须加强救灾设备现代化建设,提高抵御雪凝灾害的能力;应尽最大努力防范灾害后遗症。

赵贡桥告诉记者,灾后重建勿忘反思。重建中,反思得是否深刻,能不能多吸取冰雪灾害带来的教训,对于夺取重建工作的胜利将十分关键。灾后重建必须规划先行,要通过科学规划,让家园更安全,生活更方便,容貌更整洁;灾后重建要城乡统筹,放眼长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农村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石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胜龙坦言,应把灾难警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人说,对待灾难的态度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而要提高国家的文明程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首先需要从普及灾难教育开始。

灾难,让石阡人民更加团结;困难,让泉都人民更思奋进!

上一篇:冰雪中展翅高飞的翅膀 下一篇:实施“12345”工程加快黔南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