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4-14 08:31:49

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是遵循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使用相关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能够凭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实践中作出应有的贡献。迄今为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各大高校及其教育工作者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大胆探索,并取得了相应成果。例如成立了新研究院、建立创新实践班、开设《创新技法与思维》等课程,其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有培养方案模式,学科融合模式,创新实践模式等。虽然形式各异,模式多样,但笔者研究发现这些都是围绕这学科竞赛展开的,要么是为学科竞赛做理论铺垫,如《创新技法与思维》课程的开设;要么是为学科竞赛提供训练平台,如各类创新实践班或创新研究院。由此可见,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学科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是以超常思维和综合素养为基础的。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精通的专业技能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构成了创新人才的综合素养。创新型人才只有具备了超常思维和综合素养,其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形成。要想在学科竞赛中取得胜利,首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相关常识,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运用超常思维,独立思考,这样最终完成的作品才能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独创性。所以,学科竞赛这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和提升提供了支持。

1.2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思前人未思、做前人未做之事,即不为私利也不惧困难而敢于做破天荒去吃榜蟹的第一人。创新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极其艰巨复杂的实践活动,因此创新型人才既要有敢于质疑、敢为人先、不怕打压、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学科竞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开思想、大胆实践的平台,竞赛的题目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同时,在参与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理论,对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思路进行大胆创新和设计,在模拟环境中践行,这无疑为培养学生创新勇气,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厚重的土壤。

1.3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独立个性,同时也要有合作精神。另外,创新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有资料显示:诺贝尔获奖者中的合作获奖的比例从1947年的41%提高到1972年79%,可见,创新型人才要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善于整合多方力量,在团结协作中从事创新实践并获得创新成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的方式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但在学科竞赛过程中,整个竞赛题目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以组为单位的参赛形式为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所以,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2.以学科竞赛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思路

学科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还为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关于学科竞赛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及其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风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高教研究的热点内容,并已取得不少成果。论文在吸收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和辽宁科技大学的运行经验,提出了“理论传授—技艺切磋—嵌入思考”的递进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2.1以主干课程为基础,在学科竞赛中完成理论传授,培养创新能力

理论传授是教学之根本,对于经济管理学科来说,传统理论教学是目前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将抽象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机械性地传达给学生,至于学生掌握如何,能否应用这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悟性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应该具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但传统的理论课堂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知识的平台和机会。随着学科竞赛技术和手段的逐渐完善,笔者发现在学科竞赛中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可以实现边教边学,边学边用的效果。例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各种方法优劣势的比较都会涵盖,但很少有后台数据支持学生进行真实的计算和模拟。但这一点在学科竞赛中完全可以实现,例如在“挑战杯”竞赛中,学生根据自己公司所选择的目标市场设计产品,不同的产品组合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直接成本,然后在计算人工费、管理费和收税等间接成本,最终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完成几近真实的成本核算过程。所以,在学科竞赛过程中完成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四大主干课程的理论传授,可以实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所实现不了的效果,以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2.2以三大赛事为依托,在学科竞赛中完成技艺切磋,激发创新精神

事实证明,科技竞赛为学生技艺切磋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可以完成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过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想法,在竞赛平台上模拟实践,不断测试每一种经营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竞赛群的交流平成技艺切磋的过程。例如在群中,同学们可以就定价的方法展开讨论,试图找到一种既能使企业盈利,又能使竞争对手无缝隙可钻的定价区间,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以及参赛经验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使得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热烈的讨论过程,技艺的切磋过程,效果非常好,同时这种平等的切磋可以使学生勇于发言,所无顾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创新精神。

2.3以案例分享为平台,在学科竞赛中完成嵌入思考,培养创新人格

学科竞赛的目的并不在于比赛的过程和成绩,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比赛过后带给参赛队员的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即嵌入思考。在学科竞赛过程中,往往会开设案例分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分享对某个知识点的再认识、比赛过程中的沟通合作和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沟通的意识增强了,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更愿意倾听,更愿意合作,逐渐形成了创新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创新人格。

3.总结

综上,现代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事实证明,学科竞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笔者设计的“基于学科竞赛的递进式实践教学平台”中,学科竞赛可以通过理论传授、技艺切磋和嵌入思考等三个层次,全方位地完成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刘丽 朱晓林 马晓琳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上一篇:经济管理统计学中案例库的构建 下一篇:经济管理专业财会教学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