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诉讼时效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4-14 10:53:17

关于我国诉讼时效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诉讼时效制度涉及到民事权利的保护,与当事人的利益密切相关。针对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置缺陷,借鉴外国立法与 理论,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本文提出了关于我国诉讼时效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诉讼时效;诉讼时效适用范围;诉讼时效期限

一、诉讼时效期间

(一)我国诉讼时效期间概述

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此可见,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以普通诉讼时效2年为主,其他有1年、3年、4年、5年和20年最长诉讼时效。

(二)我国诉讼时效期间制度完善

我认为我国现行的设置无论是从比较法的角度还是立足于中国本土法制情况的考虑,都是不尽合理的。

首先从比较法的角度来说,世界各国一般设置多种诉讼时效期间,包括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显然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所规定的期间要短。

其次,从我国的本土法律环境来看,二年的诉讼时效的弊端在我国法律实务当中已经越来越显现了。比起与和陌生人进行契约化的交易,中国公民更倾向于在亲戚朋友中寻求经济资源和交易对象。这种非契约化和熟人社会的特点就导致2年普通诉讼时效不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且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信用缺失问题,更使得我国现行的普通诉讼时效完全不能够起到保护权利人利益的作用,反而会给不诚实的债务人提供合法赖债的依据。

二、诉讼时效适用范围制度完善

我国对于诉讼时效范围的规定还是非常不完善的。诉讼时效适用范围有无规定,规定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现实操作性,在理论上关系到诉讼时效制度乃至民法理论体系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在司法实务当中还决定着对当事人权利保护的合理性。

1、债权请求权

债权请求权是债权的本体权利,是一种独立请求权。民法学界的通论就一般的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问题都采取肯定的意见。无论是基础性请求权还是救济性情求权,都符合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目的,都属于诉讼时效制度规制的范围。

2、物权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民法理论界对该问题也有很多争议,大部分学者在物权本身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这点上是持相同意见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主要的学说有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与折中说。

否定说主张不适用诉讼时效,其认为由于物权是对物的支配权,其本身不因诉讼时效而消灭,而物权请求权包含在物权当中,两者同其命运,不可分离,则基于物权而生的请求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如若反之则会造成物权丧失恢复圆满支配状态的情况,物权最终变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权利,而物权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我认为相比于肯定说与否定说,采用折中说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排除妨碍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妨害、危险应该是已经发生并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的,所以很难规定诉讼时效的起始点,诉讼时效制度难以操作。第二,如果设置了诉讼时效,一旦权利人错过时效而未,将失去保护自身权利的可能,而且侵害权利人妨害和危险的状态可以在合法的情况下存在,而权力人与法律对此将束手无策。因此,对于排除妨碍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不宜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3、因人身关系而产生的请求权

人身权是否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我国学者多数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要进行具体区分,主要是根据该种法律关系是否为纯粹的人身法律关系即如果该种身份权上请求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则适用诉讼时效,反之不予适用。比如因人格权被侵害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但人格权上的民法保护方法中的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因为不涉及财产利益,所以不适用诉讼时效。以此类推,由纯粹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请求权,如同居请求权等不应适用诉讼时效;由非纯粹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请求权则适用诉讼时效。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对于纯粹人身法律关系是否使用诉讼时效制度的解答各国的立法呈现出多样性。比如《瑞士民法典》就有关于纯粹人身法律关系诉讼时效的规定。但也有如《台湾民法典》规定夫妻同居请求权和抚养请求权本身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我认为,在纯粹人身法律关系上不适用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因为人身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法律对于其得维护应当存续与整个“人”作为物质存在的期间。

上一篇:从著作人身权的性质看其可转让性 下一篇:关于我国商标异议制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