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的伤感与未来

时间:2022-04-14 10:36:26

舟曲的伤感与未来

战胜苦难,迎来新生

自人类有记录的历史起,地球便从未平静过,洪水、大旱、地震、飓风、火山喷发……在与灾害一路前行的进程中,逐渐掌握部分自然规律的人类开始拥有了更多“周旋”甚至“对抗”的能力,“人定胜天”即是这种信心的真实写照。

曾经,除了捐款捐物,我们几乎对如何奉献爱心不知所措。现在,救灾机制的完善、公民精神的崛起、民间救助的此起彼伏,使我们更加有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冲不垮的民族,是一个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民族!

在艰苦的救助条件下,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一次次地上演了令世界动容的生死大营救。在党和政府的科学组织、有力指挥下,军民同心,万众一心,从废墟中托起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源源不断的各种救援力量,也温暖、抚慰着受伤和受惊的亲人。“绝对不能让生命再次凋零”将是舟曲人民和救援者心中不灭的念想。

中华民族是从无数灾难考验中走过来的民族,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再次冲击了中国人的心,但冲不垮中国人的坚强。白龙江见证了这种坚强,汶川地震见证了这种坚强,泥石流再一次见证了这种坚强。

用这份感动照亮人生

真正在天地间留下深深印痕的,是那些用泪水灌溉的牵挂,用温暖翼护的柔弱,用生命换来的怀念。这些天,中国的泪腺在舟曲。

月圆村圆月不再,瓦厂村断瓦横陈。放声一恸,本是生离死别后最自然的反应。但劫后的舟曲,却始终只是噙着眼泪,默默无声。

清真烤饼店的招牌上潦草地写着,“、救援人员免费供应大饼”。药店小老板悄悄撕掉柜台上“概不赊欠”的纸条。父母出去救灾了,七八岁的孩子在家照看弟弟妹妹。陡峭的山路上,一队队志愿者肩扛背驮,来回运送救灾物资,用超负荷的劳动抚平失去亲人的悲伤……在这个被泥石流撕裂的小县城,比泪水更让人心碎的是汗水,比伤痛更常见的表情是隐忍和坚强。

“舟曲是个小地方,我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帮助我们。”这是一位世代生活在舟曲的六旬老人的感慨。劫后余生的舟曲人少有哀怨,更多的是受人襄助的感念。

“肉啊菜啊,我们总还有一点。你们这么苦这么累,有需要就说话啊。”百里之外赶来送菜送饭的藏族大妈心疼那些素不相识的抢险官兵。别人的儿女也是儿女,救人者的艰辛也是艰辛,山里人讲一个以心换心。

“说实话,我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还不如把力气放在救那些有希望生还的人。”一名失去亲人的武警中尉这样告诉记者。当血流在一起,当痛成为通感,在这一刻,生命不分你的、我的……

质朴的舟曲人,就这样面对灾难,感动中国。

舟曲、玉树、汶川的意义,在于它们昭示世人,在多难兴邦的宏大叙事背后,是千千万万普通人求真求善、求尊严求幸福的不懈努力;在红尘间劳碌奔波的卑微灵魂里,潜伏着人类最真诚无私、庄严崇高的情感。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划一根火柴,将它点燃。

点燃这感动的,不应该只是灾难。人生百年,如涓涓流水,石破天惊的波翻浪涌,毕竟不是人所愿见。在日常的计较中存一份助人的慷慨,在平凡的岁月里怀一颗易感的心,生活自会有所不同。

呵护这感动的,从来不是利害得失。回望历史,哪一处琼楼玉宇千年不倒,哪一个金粉世家夜夜欢歌?利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在天地间留下深深印痕的,是那些用泪水灌溉的牵挂,用温暖翼护的柔弱,用生命换来的怀念。

让我们记住舟曲,记住玉树,记住汶川,存留住那份普通人带给我们的伤痛和感动,用这份感动照亮人生。

上一篇:灾难背后的环境之痛 下一篇:珠三角新一轮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