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及培养

时间:2022-04-14 10:15:11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及培养

摘要: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意义重大。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学生爱学、会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取得理想的成绩。本文从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作用及培养方式等方面分别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学习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89-02

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还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加强和促进。智力因素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并且相对稳定。因而对于一个确定的个体而言,主要依靠后天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非智力因素对其成长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智力因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它一般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等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牲,是认知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态度、情感、意志、世界观等,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一般说来,那些成就显著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比起智力相当的人他们都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思想专注,遇到困难不轻易放过,有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工作中有很强的进取精神,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做事认真,意志坚强,这些都是他们成为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样,智力相当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长大以后在事业上的成也会相差悬殊。由于认识和理解上的一些原因,目前在对学生的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过多关注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开发,对非智力因素的理解、认识和培养不够重视,认为智力好就会成绩好,认为学生成绩不好请家教补课就可以解决问题,认为把学生送到辅导班就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一旦没有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就认为学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从而否定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片面的理解会导致错误的教育方式,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其实,在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单单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培养,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有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指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其中的“能”属于智力因素,而“为”属于非智力因素。要使学生做到肯学,就要结合学生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家庭和学校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功课、积累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增强自信

对学生的学习多关注,多鼓励,真诚地赞扬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多发现和发挥学生的特长,借对某些方面的特长成绩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促进其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发言,并多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了其对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应努力为学生创建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通过开展竞赛、测验,建立兴趣小组、组织课外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珍视学生好奇心。对学生的兴趣、才能和好奇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予鼓励和支持,做到一不推,二不捧。有些父母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怪的问题缺乏耐心,往往采取回避或粗鲁的态度,“没空!一边去!就你问题多!”这种“一推了之”的做法把学生正在萌生的求知欲望给推掉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尤其一些家长不能把孩子的才能在亲戚朋友中到处炫耀吹捧,那样会使孩子在沾沾自喜中迷失了自我,以致误了终生。

三、培育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积极肯定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氛围,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他们轻松愉快的情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团结互助的学生团体,通过温馨的学习环境感染学生,使之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和班级集体。

四、磨炼坚强意志

意志即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意志就是百折不挠的坚持。历经八十一难,方能修成正果。从学生踏进校门那一天,就开始面临十数年的寒窗苦读和数不尽的各科知识,若想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没有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单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五、塑造良好性格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如勇敢、勤奋、自信、自强或者懦怯、懒惰等。良好的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性格则起消极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的伟大;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俗话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家庭和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合理引导、及时纠正,不能娇惯纵容,不能无原则的迁就。

总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深远,并最终决定了其成就的高低。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各种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敬宇.重视非智力因素优化教育环境[J].西北医学教育,1996,(01).

[2]韩永国,程瑞.浅谈非智力因素的特征[J].现代技能开发,2000,(12).

作者简介:霍发水(1975-),男,河北行唐人,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高中化学电化学知识校本化教学实践分析 下一篇:基于数学教师教学研究方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