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姐”词义演变的实证研究看语义与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2-04-14 03:57:56

从“小姐”词义演变的实证研究看语义与文化的关系

摘 要:词汇的语义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迁。通过对“小姐”词义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其语义的历时演变,可以发现:男性对该词的平均语义值低于女性;年龄在20岁以下和50以上的受访者给出的平均语义值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学历在硕士以上和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受访者的平均语义值较高。上述现象表明词汇语义差异受制于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文化因素。

关键词:小姐 语义变化 年龄 性别 教育

一、“小姐”词义的历时演变

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大辞海》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小姐”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一般指“社会地位低微的女性”。宋代钱惟演在《玉堂逢辰录》中,记有“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这里的“小姐”就是指“宫婢”。后来,“小姐”逐渐转为对官僚富家未婚少女的敬称。赵翼《陔馀丛考·小姐》:“今南方搢绅家女多称小姐,在宋时则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耳。”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1][2]

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时期,西方文化涌入中国,英语单词“MISS”进入汉语,而“小姐”作为其意译词逐渐战胜其音译词“密斯”而存在。至此,“小姐”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多用于指“思想开放、反封建的年轻知识女性”。随后慢慢衍生到表示“对一般年轻女性的泛尊称”的意义,如在面对陌生的女性时,可使用这样一种称呼对其表示尊敬和礼貌,例如“小姐,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还可以在人的姓名后面加上小姐,同样表示尊敬,如“有请著名的歌星——XXX小姐”。

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开展,特别是“”期间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小姐”与“少爷”一起,被涂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贬为对女性异己分子的贱称,成为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女剥削者的代名词。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社会生活中政治色彩的日趋淡化和人们对文明礼貌的日益尊崇,让曾经一度饱受冷落和轻视的“小姐”一词重新获得褒义的色彩,再次用于表示“对一般年轻女性的泛尊称”这样一个意义。这种“回归”现象,我们可认为是“与国际的接轨”[3]。

然而随着我国一些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色情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小姐”一词在某些场合经常被运用到从事的年轻女性身上,“小姐”成了一部分女性的专用称谓。此时,“小姐”一词再一次面临语义降格。

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语义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是“社会文化观念改变的风向标”。[4]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从中文词“小姐”的共时词义演变来窥探中国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

二、“小姐”词义的共时语义调查

1.“小姐”词义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59份,其中年龄20岁以下13人,20至28岁30人,29至40岁8人,40至50岁6人,50岁以上2人;男性17人,女性42人;硕士5人,大专以上(含大专)38人,中学3人,小学及以下13人;行政人员19人,技术人员8人,公司白领6人,学生18人,普通工人5人。

调查主要以网络在线形式进行,少量以电话或短信形式完成。受访人员来自全国大中专院校及其他多种行业。受访人层次比较分散,代表性较强,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信度。

调查表中有“语义值”一栏。我们按由贬至褒的顺序把语义值分为5级。调查结果如下:

按年龄统计,20岁以下为3.31,20至28岁为2.63,29至40岁为2.75,41至50岁为3.00,50岁以上为3.50。答卷人所给出的语义平均值呈现出中间低两端高的趋势。

按性别统计,男性为2.79,女性为2.91,显示语义值的变化与性别关系不大,但总体男性对“小姐”一词所给出的语义值低于女性。

按学历统计,硕士为3.00,大专以上为2.66,中学为2.33,小学及以下为3.54,再次呈现出中间低两端高的趋势。

按职业统计,企事业单位行政人员为2.63,技术人员为2.75,公司白领为3.00,学生为3.17,普通工人为2.80,其中公司白领和学生的所给的语义平均值较高。

在调查中,我们还让受访者写出了“小姐”一词的相关联想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受访者对刺激词的褒贬态度。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受访者的联想词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褒义:大家闺秀、漂亮、尊称、优雅

中性:一般的年轻女子

贬义:娇气、色情、轻浮、妖艳

另外,有极个别的受访者在答卷中给出了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语这样一个答案(即姐姐中年龄最小的人),本文不予讨论。

2. 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和学历是两个活跃因素,且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两者的发展趋势都是中间低两端高,说明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的社会小环境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作用巨大。20岁以下的被试者多为尚未接触社会的小学生,而50岁以上的被试者多为常年留守山村的老人,这两者都几乎没有机会同社会的负面现象接触,因而在其对“小姐”一词的认知中基本不可能出现类似“工作”这样的负面信息,因此这两类人群的语义值都较高,他们填写的反应词多为端庄、美丽等。而只有20%的硕士学历的受访者认为“小姐”一词具有贬义色彩,远远低于大专学历的39.5%和中学学历的66.7%。产生这种数据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就越强。因此,当给被试者呈现“小姐”一词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被试就能想到更多语义,而不会过于偏执或拘泥于某个意义。二是被试者所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也不同,因此离“小姐”一词负面意义的现实距离也不同。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此类联想。

性别差异与“小姐”语义值的差异关系总体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52.9%的男性认为“小姐”一词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而有57.1%的女性对“小姐”一词持中性态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小姐”在做贬义使用时,其关联者往往是男性,所以更容易产生此类联想;二是男性对禁忌语持更宽容的态度,而女性则认为其不符合主流文化而羞于启齿或提及。

职业与“小姐”语义值变化的关系不大,除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总的来说,受访人的性别、年龄和学历这三个社会因素对语义值所造成的差异与受访人所给的反应词是相成相应,基本吻合的。

三、结语

语言对所有的使用者都是平等的,但使用者却在“不平等”地使用语言。这种“不平等”很大程度体现在语义的选择和理解上,而语义的社会差异反映了语言使用者文化观念的差异,也反映了社会的开放性和文化观念的多元性。词义演变既是社会发展和文化需求的产物,也是观照社会文化现实的一面镜子。从上文对“小姐”词义演变的历时和共时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姐”一词经历了语义的升格、降格、升格再到当下的多重语义内涵这样一个波形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预测,“小姐”的词义在未来可能会重新获得地位的提升。随着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小姐”一词表示“对一般年轻女性的泛尊称”的接受度会再次变大,因而其将作为“小姐”的核心词义被保存和使用。

注释:

[1]夏征农:《大辞海·语词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2]辞源修订组:《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左飚:《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综述》,收于《冲突·互补·共存 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欧阳娇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10097)

上一篇:废止劳教最早落实 律师忧替代品出现 下一篇:“最萌储备货币”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