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名城”的信息化升级

时间:2022-04-14 02:32:01

“制造业名城”的信息化升级

东莞作为全国的“制造业名城”,在光伏危机、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传统支柱产业普遍面临粗放发展等问题,而这正是东莞推动信息化所要解决的重点所在。通过发展物联网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目前成为促进东莞市传统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产业链规划

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对实现东莞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能够实现生产过程在时间和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精确控制,还能减少资源消耗、空间占用和污染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传统制造企业借助RFID、EPC 等物联网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减少消耗、提高效率,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促进各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变生产发展方式,达到各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东莞市推动物联网产业在传统产业当中的应用,将会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更强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得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产业边界日益交融,不断创造新型商务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推动服务经济加速兴起,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据了解,东莞市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基本形成以标准研究、部件制造、系统设备及集成、网络运营、终端产品和应用服务等环节为主体的产业链体系。根据东莞市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物联网产业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物联网相关产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合计245 多亿元,工业增加值近60亿元,税收总量近10亿元。

《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提出,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800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家,机器对机器(M2M)应用终端数量超过500 万台。同时,在物联网建设过程中,东莞传统产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系统集成及服务收入及传感器、RFID等高端产品销售额显著上升;企业结构趋向合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联网中小企业,引进及扶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技术领先,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物联网骨干企业,争取引进和培育若干具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较大生产规模,销售收入超 10亿元并在行内具有较强影响、能带动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发展的物联网产业龙头企业。

重点区域引领

在广东省发展物联网整体规划之下,初步形成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区是加快“智慧东莞”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4大物联网产业聚集区。东莞因在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有较深厚的积累,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东莞的松山湖“新一代物联网通信”、虎门港的“智能港口示范”、石龙的“物联网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石碣镇的“物联网电子元器件”等一批集聚区日趋成熟。

在“智慧松山湖”试点建设中,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超强海量运算能力,建设松山湖物联网创新技术服务、物联网通信产业园区及无线网络示范园区,提高松山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松山湖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将重点联合松山湖新一代通信企业及科研院所,以建设云计算、无线通信和空间地理为突破口,加快新一代物联网通信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相结合,并加快高端通讯终端和网络设备产业化,创新物联网运营模式。而松山湖无线网络示范园区的建设,开展 4G 网络试点建设,建立国际IDC 中心,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国土房产管理平台、智能消防系统、高新区资源管控平台、智慧安防等系统开发建设,提升园区的管理服务能力,使松山湖成为集技术支撑、产业服务、应用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物联网示范园区。

此外,东莞在信息化升级过程中,还以“智慧制造”为突破点的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示范工程,逐步在长安、大朗、虎门、厚街等专业镇形成集聚,依托各镇在五金机械、毛织、纺织服装、家具等制造产业中的优势,以生产制造智能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智能化的“ 智慧制造” 应用示范项目,推动物联网与制造业相结合。率先在各专业镇的企业中实施各项物联网应用工程建设,实现在线制品识别、零部件跟踪管理、关键工具管理、内部物流管理等功能,实现混流制造解决制造业品种多、小批量生产的问题,最大限度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市内各特色制造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达到物联网应用广泛普及的目的,进而带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 两化” 深度融合,实现制造智能化。

物流电商服务

根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推进科负责人的介绍,东莞是珠三角中小企业最为活跃与集中的区域之一,在广东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的重大变革特殊时期,东莞将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打造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电子商务。

东莞基于无线城市和物联网建设基础,一方面建设虎门港区域物流中心示范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港口智能化监管,提高港口区域物流速度;另一方面支持常平镇建设智慧物流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高智能、安全、高效、环保的物流网络,实现物流产业聚合性精确管理及监控,确保物流供需双方的紧密对接,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同时,通过对本土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持和培育,加速物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推动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与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的发展,建设交易安全体系建设,结合“ 智慧物流”,实现电子商务交易便捷化、支付安全化,服务人性化。

对于传统的批发市场,东莞将推动以信息化手段实现经营管理上转型升级,推进各类批发市场应用物联网于采购、销售、运输、仓储各环节,打造现代交易平台和优质服务平台。依托东莞会展服务业优势,深化物联网在会展服务领域的应用,打造集商品仓储物流、定位跟踪、交易信息采集与为一体的商品信息监控系统,建设从展商、客户到会展服务人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会展现有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会展服务的准确性、安全性、高效性。东莞正通过整合物流产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制造和拓展更广阔的的市场。

上一篇:大内容:驯服大数据的非结构化 下一篇:MOOC:教育生态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