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者的竞争公式

时间:2022-04-14 12:41:28

年薪百万者的竞争公式

想成为一名Quant(金融工程师),基本的必要条件是:名校PhD+CppExpert+Good Math Basic+Smart+Perfect English。但要命的是,连他们这些天才们,也觉得生活过得很有压力

欢迎来到高智商和高收入的投行精英世界。从如果你也想拿百万美元年薪或者想成为第二个巴菲特的话,在走近这些年薪百万美元的投资天才们之前,让我们先来上一堂简单的培训课,记住这个等式:Quant=PhD+CppExpert+Good Math Basic+Smart+PerfectEngish。

“Quant”,金融工程师,那些熟练运用数学的、物理的方法进行经济、金融、投资研究的专业人士们,把所有的智力全部用在证券定价模型、投资模型、套利模型等各种投资策略模型的开发和定量分析上,采用计算机编程设计并实现衍生物定价、风险估价或预测市场行为的金融数学模型。只有认识了他们,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总是斗不过华尔街那些大投行的原因――无论哪一种投资行为,都是具有严谨的数学推演模型的,你的一切可能的投资心理和行为,早就在对方的预料和掌控之中。而且编进了数学模型。

“PhD”――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的缩写,最好你还是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如果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或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高才生,那会更受欢迎。

“Cpp Expert”――“c++”编程高手,“Cpp”其实就是“C Plus Plus”的缩写,也就是“c++”。

“Good Math BasIc”――非常好的数学基础,一般干这行的都是数学或物理天才。

“Smart”――你必须要有很高的智商,是个聪明而敏锐的人。

“Perfect English”――你需要具有非常完美的英文水平,否则你无法跟上别人思维,何谈超越别人的思维。

如果你同时达到了以上这些苛刻的要求,并且大学里每门功课都能拿到“A”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总算有了可以成为“Quant”的机会,祝你在那个与平常世界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工作愉快。

你将成为华尔街数万名聪明的天才中的一个,你为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美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这些足以影响世界经济的超级大投行工作。或者,你也可以选择进入那些神秘的对冲基金,帮助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神奇地把196g年的1万美元本金在1996年增值至3亿美元。

只属于天才的竞争

Victor、Stephen和Guitar Man是分别来自中国科大、清华和复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分别在英国、德国和荷兰攻读了金融工程的学位。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最聪明的,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了华尔街的那些著名银行和投行,却羞涩地不肯答应《新世纪周刊》在媒体上公布他们的名字。

Guitar Man从荷兰提尔堡大学(TiburgUniversity)的MFE(金融工程)专业毕业,那是欧洲经济学实力最强的优秀大学之一,在计量金融方面几乎和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样有名,然而他还是依靠中国同行的推荐才进了大投行成为一名Quant。在那里,来自世界各地如法国、中东、印度的天才们往往喜欢和自己的同胞聚在一起,和别的民族的天才们互相较劲。

由于金融业的高度发达以及教育的领先水平余融工程专业水平较高的大学,大部分也都是在美国。比如加州伯克利大学、纽约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一批知名学府也都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但每年的招生人数都是出奇的稀少,大多只在三五十人左右,在这其中,有些学校喜欢招收欧洲人,有些学校喜欢招收亚洲人:但不约而同的都是对学生的素质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且重视学生的数学或物理的专业教育背景。

竞争往往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甚至都很难进入到第一流的大学里去攻读金融工程课程,比如著名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Bendheim金融中心,就很少会从中国招收学生。

最先突破的留学生或许就是熊伟,1989年,这位14岁的天才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93年毕业后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2001年在美国杜克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Bendheim金融中心的一名助理教授。

但他毕竟不是普林斯顿大学从中国大陆直接录取的本科生。

物理比金融吃香

即便你是个金融学的博士,而且毫无疑问是个非常出色的佼佼者,你是一个涉及广泛专业的博识者,你经常阅读《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金融时报》(FT)以及《华尔街日报》(WSJ),但除了这些之外,你还需要懂得微积分、概率论和很棒的计算机编程天赋。否则,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Quant,还将是个大问题。

在Ouant的世界。来自物理和数学专业的牛人们,已经越来越“霸道”地侵占了传统金融领地,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会发觉在华尔街的摩天大楼里面,进进出出的都是物理和数学专业博士生。

伊曼纽尔・德曼就是物理学侵占金融领域的一个最成功的代表人物,这位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物理学家,在高端物理领域奋斗了若干年之后,终于发现纯物理学只是为那些像史蒂芬・霍金那样的超级天才留下了足够的空间。1985年,他进入了高盛的金融策略部门,采用数学模型的方式为复杂多变的投资策略和衍生产品控制风险。在成功开发了布莱克・舒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和布莱克・德曼-托伊(Black-Derman-Toy)模型,让高盛集团在债券市场挣了大笔的钱之后,他也位居高位,成为高盛公司数量策略部门的董事总经理,并且出版了自传《My Life As A Quant》。

在中国留学生Victor看来,以后传统金融岗位还将会受到来自越来越多的物理研究专业的竞争者的威胁。在他经历过的一次Quant的入职面试中,就遭遇了两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生,一个是学习工程,另一个居然是学习的理论化学专业。此外。还有来自另一所大学的数学硕士和牛津大学毕业的物理专业博士生,甚至还有来自法国数学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竞争对手。

Quant似乎是个理工科的工程师职位,所以Victor经历的面试过程是,先分组进行扑克牌游戏,按照牌的状况和概率估计全部拍的点数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出价和询价,低买高卖,看最终能赢多少。

然后,考官们会出一些关于概率和微积分、布朗运动模型、蒙特卡洛仿真模型等看似和宏观微观、GDP、CPI等金融术语毫不相关的题目。

接下来就是检测应聘者的计算机编程水平,会考察你的C++编程水平以及类似于“Hashtable”这些专业的计算机数据结构问题。除了

第一轮的扑克牌游戏以外,后面的测试都很难和纯粹的金融挂上关系。因此,在最顶尖的Quant人群里,永远都只是优秀的物理或数学家,因为他们实在是对数学分析太精通。

年薪百万美元不算多

看看Quant们习惯使用的数学计算软件,你就知道这的确是一个属于天才的世界。一个名叫“Mathematlca”的专业科学计算软件,能够完成符号运算、数学图形绘制以及模型创建等多方面工作,然而这个软件的开发创始人Wrlfram,则更是个具有传奇般色彩的天才人物。

20岁时,Wrlfram就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物理博士学位,然后又紧接着拿到了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后学位,再后来。Wrlfram就出来自己开了公司,还将公司地址设在以工科和商科闻名于世的美国伊利诺斯大学(UIUC)附近。

而Quant们平时的工作,大多就是使用这些由天才们开发出来的软件。并且Wrlfram自己也是Quant的一员。因为外包Quant模型变得越来越流行,Wrlfram的软件公司就是为Quant们设计出专门的投资分析软件。

然而,在那个独特的金融世界里,他们还远不够出色,甚至还会有失业的潜在危险。理由很简单,华尔街的成功信条就是“你离金钱越近,就离成功越近”。而一个Quant,即便是个天才,也很难接近金钱。

Quant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计量运算,将公司的投资行为达到获利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无论如何也只是属于专业投资分析员,而没有最后的决策权。即便是能够从事交易、统计、开发、研究等不同性质的专业工作,你所做的,也只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按照约翰-赫尔(John Hull)在《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和马丁・巴克斯特(Martin Baxter)在《衍生产品定价引论》书中写的那样,用定量化金融思维把抽象的数字模型推演到老板最想要的那个状态而已,至于定价理论和投资策略,那还是证券交易商的权力。

做Quant,永远不是天才们的最终选择,也许金融市场这一行永远不是个单纯靠数学分析就能永葆不败之地的世界。用自己的天才般的才能创造价值是每一个投身于金融市场的人的梦想。做Quant,连底薪带奖金达到百万美元,的确是件很轻松的事情。然而,很多人都是从这个职位做起,一旦有机会就会转行去做股票交易商。对他们来说,一年挣到百万美元,的确是很轻松,而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梦想,要像巴菲特那样挣到几十亿、几百亿美元。

上一篇:永恒的胜负十番棋 下一篇:谁赎回了8260万份QFII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