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脑血管病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临床诊治状况分析

时间:2022-04-13 11:18:16

41例脑血管病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临床诊治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当前治疗状况。方法:将8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 例。研究组脑血管病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对照组患者不伴有脑血管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诊疗情况、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的情况、有无镇静催眠类药物依赖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内感性不适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更多在神经内科就诊,对照组患者更多在心内科就诊;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催眠药物依赖,对照组患者更多的拥有几种镇静催眠药物混合依赖。结论:进一步认识脑血管病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表现和本质,加强健康教育,使抑郁焦虑等疾患尽早得到专业治疗,避免患者的医源性的镇静催眠类药物的过度使用及依赖。

【关键词】抑郁焦虑障碍;诊治状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ission,PSD)是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平均每3例卒中患者中就有l例出现抑郁症状,已经成为卒中患者主要的负担。卒中患者由于抑郁而出现注意力、学习和执行功能损害,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残疾和认知损害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死亡率。同时在卫生经济学方面,PSD者的花费明显高于卒中非抑郁患者,近期有项回顾性研究表明,PSD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出院后再次就诊的次数明显高于卒中非抑郁患者。

我们对伴有脑血管病的抑郁、焦虑障碍的人群与不伴有脑血管病的抑郁、焦虑障碍的人群进行了临床特征对比分析,以期通过分析,找到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以及恰当防治抑郁焦虑患者的妥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将我院2010 年-2015 年住院治疗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 例。研究组患者伴有脑血管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 例,年龄52 ~ 70 岁,平均(62. 1±4. 32)岁;对照组患者不伴有脑血管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7 例,年龄55 ~ 66 岁,平均(61. 6±5. 27)岁。所有病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

1. 2 方法 首先使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到综合医院各科室诊治的直接原因;其次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的情况分别列表分析,诊断标准使CCMD-3。

2 结果

2.1 自制调查问卷显示,下列4 种症状是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并首先到综合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①内感性不适;②惊恐发作;③虚无妄想;④消化不良。

表1 提示,研究组患者首选在综合医院就诊的原因是内感性不适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惊恐发作比研究组更高出现,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虚无妄想与消化不良两个症状在两组患者均较多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2 两组患者服用苯二氮??类药物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均有较多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两组患者

使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尽管脑血管病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很高,但是PSD由于症状不典型,目前还不为大多数临床医师所认识。大多数PSD表现为轻度抑郁(80.17%)[1]。

本文显示,两组患者的依赖率相比,对照组患者对苯二氮??类药物出现混合依赖明显高于研究组。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患者尤其喜欢服用多种药物,他们认为吃的药物“越多越好”,而且中老年人也不能理解医嘱或者经常错误执行医嘱[2]。

早期干预可能的危险因素可大大降低脑血管病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且做好早期干预的结果明显优于不得已的治疗,因此,本着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要求,需进一步开展PSD 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并尽早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Paolucei S,Gandolfo C,Provinciali L,et a1.The Italian multicenter oberservational study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DESTRO)[J].J Neurol,2006,253:556―562.

[2]David A Tomb 编著,张勉译.美国名医诊疗手册.精神病学[M].第6 版.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1:338.

上一篇:简易光学演示仪的制作及演示 下一篇:戊肝和急性乙肝对比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