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治村的“美”与“险”

时间:2022-04-13 08:15:02

“富人治村”最近又有新的动向。近年来,浙江、重庆、吉林等地出现了“富人治村”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作“老板村官”,其间引发不少争议。正面的看法是认为老板富人开始回报社会,捐款修路;老板有致富经验,帮助百姓富起来。负面的看法是认为富人靠钱开道,拿出去多少就要在当上村官后捞回多少,从而带坏民风。根据笔者的调研,“富人治村”看上去很美实则危险,而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这种“险”的趋势更加凸显。

“富人治村”已在早期的试水点产生公信力问题。据报道,我国国内最早试水“富人治村”的是浙江义乌,但很遗憾的是,目前“富人村官”已普遍遭遇信任危机。据义乌市检察院负责人讲,目前“富人村官”不整顿不行了,出事的村官一个接一个。在村官选举前,很多想当村官的富人都会到各家各户“表示表示”,有另外一个群体,想当官员的主要是盯着村庄的庞大集体资产。

为什么“富人治村”在当下的中国弊远大于利?“富人治村”如果遇到一些有公信力的老板还是一个好模式,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村庄治理基本上没有规范的约束制度,公开、透明、监督机制等形同虚设,对于一个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来讲可能还行,但对于一般人来讲,这些制度漏洞往往容易出事。包括那些靠钱开道当上官,当上之后就不管事让别人做,自己还忙于赚钱,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者主要集中忙于自己的政治资源关系建立而不愿为别人服务等等乱象出现,总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难以禁止富人用钱贿选当选。村民选举是我国的草根民主政治,但由于各种制度的不完善,贿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成功老板”就靠钱开道,用重金送钱送礼收买选票,目前有愈演愈烈之势,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与村民的参与热情,这些恶风会带坏民风,影响农村的稳定 。

其二是富人靠钱上台后一般“公私难分”。也有一些富人一旦当选上就会利用当村官的权力去为自己谋求更大的资源,主要是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来为公司生意搭台,结识更多的乡镇县领导,“公益资源”变成一己“私利冲动”,而目前的政府漏洞也难以约束监管他们。

其三难以监督与惩罚。目前村官基本不公开,没有规范的管理条例,对村级领导的监管约束很弱,使富人们一旦当选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惩罚。

那些能把一个企业办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够把一个村庄办好。因为治理企业与治理政府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与目的。首先,政府不等于企业。虽然政府治理与企业治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毕竟政府不等于企业。实际上带好一个企业与搞好一个村庄是两码事,村庄不是企业。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赚钱,而村庄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公共品服务,为全体村民多做公益性活动。如果某些富人当政后把村庄当成企业来干,为了致富,把地都给卖光了,或者乱砍乱伐把村里的资源都用了去赚钱了,或者以村里的名义乱借款去办企业,最后负债累累,则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其次,“富人治村”要有必要的约束与前提。其实也不是富人就不能当村长,但一定要有必要的约束与限制机制。国外早有现成的经验,那就是:其一必须把自己的企业交与他人打理,自己专心“从政”;其二是公私必须分开,也就是说不能用自己从政后的“公权”来为私权谋利,必须要向全体群体公开承诺并接受监督;其三是阳光从政,也就是在进行财务公开与公务公开。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几乎没有,所以那些富人从政者基本上是本着自己的良心不犯错误,这种做法其实风险很大。因为没有约束很容易使人犯错误,公私不分,把村里的东西都当成自己的东西,这样一两届下来,可能村里的重要的资产等都被侵吞了。(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导)

上一篇:改革创新办学模式的昌都实践 下一篇:消费与就业困境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