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农村人情关系新特点

时间:2022-04-13 05:32:45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农村人情关系新特点

【摘要】社会交往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奖励和报酬的支配。人情现象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民俗现象。文章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浅析农村人情关系新变化。

【关键词】农村人情;功利化;文献法;访谈法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13-01

一、农村人情关系

人情即人际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维系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准则。人情在中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的学者们都对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于中国农村“人情”新特点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对中国农村的人情关系有深层次的把握;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和谐社会关系建构。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人情概念、特点、人情消费特点以及农村人情的新变化进行阐述,但是在关于人情新变化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已有的分析存在不足。上述对人情现象的研究主要是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很少有研究关注农村人情的新特点,并运用理论对这些新特点进行分析。而此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社会交换理论概述

社会交换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霍曼斯认为社会交换是一种选择、计算得失的过程,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高的报酬。霍曼斯提出了著名的六大命题:成功命题、价值命题、刺激命题、理性命题、侵犯-赞同命题、剥夺-满足命题。布劳把社会交换界定为“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

三、农村人情关系新特点

(一)农村人情关系的货币化

人情关系“货币化”是指在农村社会越来越多的日常人情运用货币的形式来表示。随着市场经济浪潮来袭,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用货币来估量,这一价值观渗透进日常的人情交往中。农村的人情关系中货币成为了一个度量人际关系深浅的重要指标,传统的送农产品或者换劳力的交往方式逐渐销声匿迹,再也难以寻找到其的踪迹。同时农村人情货币化的金额也有逐渐之势。正如霍曼斯的理性命题所言,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越大,结果总价值也越大的行为。

用货币来表达人情固然是很便利的方式,但是这种将人情的轻重、关系的浅深完全用货币来衡量无疑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人类的交往原是因为感情,感情是难以用实物来量化的,而现今感情亦可以用实物来指标化。

(二)农村人情关系功利化

传统农村社会送礼含有深厚的感彩。而现代农村社会中人情交往中处处渗透功利色彩。如在对象选择上会遵守利益最大化原则而选择有钱或有权的人进行往来。而一些无钱、无权的对象则在其的交往圈之外,因为难以从这些穷、弱亲戚和邻里那里获取等值的或更高值的报酬。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交往行为的维持依赖于成本和回报的比例,成本与回报的比例确定了该行为是持续还是终止。霍曼斯认为报酬即奖励是指能够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对象,其可以是物质的,如金钱;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赞扬和声誉。霍曼斯的价值命题中提出,一个人的行动结果对其越有价值,他越可能去执行该行动。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多元价值观日益侵袭腐蚀古老的文化价值观。很多人把对金钱的欲望,对物质的追求放到了相当高的地位,甚至用金钱来测量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爱情、友情、亲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了“钱与钱的交换”或“钱与权的交换”。这样的一种现象应当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如果功利主义在整个社会横行霸道而无人制止、深思,那这个社会的人是多么的可悲。

(三)“人情”与“面子”仍维系人际关系

人情是人与人建立交往关系的主要实现方式。人们依靠各种关系网,依靠人情得到熟人帮助。人与人的交往中是否给面子以及给多少面子都有原则,如果面子被给与的对象或给予的多少有误,都会影响双方的交情,甚至中断彼此往来。

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包括物质的交换与非物质交换。人们在交换中不仅追求物质目标与非物质的资源如感情、服务等。在霍曼斯看来,社会赞同如尊敬、声望等是一种普遍化的报酬,人们有时会为了获得一些普遍性的回报而非特殊性的报酬而付出。

就笔者看来,“人情”和“面子”固然可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甚至维系仅仅一面之缘的陌生人间的感情,但是如果这种“人情风”与“面子风气”蔓延至其他的领域如职场、学校、医院、政府,这种风气则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致命的灾难。其会成为社会不公、裙带关系、腐败等问题的推手。

(四)农村人情消费高额化

人情消费是人与人为了建立或者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而引发的消费,是发生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经济活动。在这样的时代人际交往由传统社会的熟人之间的交往扩展成为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人情消费无法避免并且人情消费的花费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传统社会5元送礼,而现在社会动则上百元。尽管人情消费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但是很多人却更倾向与这种高额消费,原因如下:高投资高回报,人情送出去越多,以后收礼就会越多;虽然人情消费高,但人情具有增长性,你以后会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视为社会交换。霍曼斯认为某项活动结果对其越有价值,其越愿意从事某项活动。人是理性人,其会根据最大化利益的原则对行动进行选择。一些人偏向高额人情消费充分体现了人情消费可以为其带来巨大的利益。

四、结语

农村人情关系的这些新特点的梳理利于我们对农村人情关系变化深入了解。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农村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是构建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农村这些新变化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政府应当大力倡导农村新风气的形成,提倡“礼不在重,在于情谊”。整个社会应当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积极推动健康的送礼风气形成。个人也应当改变自己的认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黄秀兰.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论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0-62.

[2]侯俊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24-229.

上一篇: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下一篇:着力深化“四项”重点工作 推动普法工作创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