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整合,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

时间:2022-04-13 05:29:00

多方整合,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受重视的,文言文考试历来也是受中高考青睐的。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

记得每次教《出师表》时,基本上要耗费一周的时间。同事一见面就相互调侃:“你的出师,表完了没有?”“我的出师不利。”一考试,保证一大片不过关。本文以《出师表》为例,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一、多诵读

课程标准对于诗文教学强调诵读,认为诵读“有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的确如此。任何一篇文言文,首先是读熟,再理解,最后背诵积累。教学中切忌简单地把“理解”当成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以为,这妨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失去了文言文本身的韵味。理解,应该是建立在诵读基础上的一种自然领悟。因此,文言文教学的前提是诵读。

自古以来人们读书很重视诵读。《三国志・董遇传》注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赚又说:“尝言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教《出师表》,那么长的一篇课文,学生一听要背诵心里就慌了神。但如果在翻译课文之前,学生都能熟读课文,翻译起来就很顺畅了;然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背诵就不太难了。例如第一段,有了熟读,加上教师的点拨,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是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给后主刘禅提建议――广开言路。我们就以逗号断句,一共14句话。学生讨论确定把这一段分成4+4+3+3的形式,即4句不利的因素,4句有利的因素,后主应该做的3句,不该做的3句。这样化整为零,学生既能有效背诵,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多归纳

古诗词可以以内容、作者、朝代等为专题整理归纳。如学到李清照的《武陵春》,那里叙写“愁”,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曾经学过关于“愁”的诗句。用这样专题的形式归纳,学生记忆会深刻得多。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积累同样也需要归纳。可以按照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来整理归纳。比如《出师表》要归纳的东西太多,于是我由学生自己讨论确定归纳的内容。一词多义有“道”“遗”“为”“论”“无”“行”“益”等,古今异义有“开张”“痛恨”“卑鄙”“感激”“涕”等,虚词有“于”“以”等,词类活用有“良实”“优劣”等,通假字有“阙”等。把文章中的内容也进行整理,如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件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作者志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北伐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感情基调:报先帝忠陛下。再把这些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内容整理出来,再加上一些学生没有归纳到的重点句子的理解,这样“出师表就表完了大部分”。

三、多引导

为了更深入理解诸葛亮要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陛下的强烈思想感情,帮助理解整篇文章,在学习前,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以及和先帝刘备之间的故事。诸葛亮青年时隐居隆中,人称“卧龙”,素怀大志,自比管仲、乐毅。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遂辅刘备,后建蜀汉政权,与孙、曹成鼎立之势。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任诸葛亮为相,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职掌军政大权。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他在平定南中诸郡后又挥师北伐,在北伐前上奏此表。在掌握课文内容基础之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要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效忠陛下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要想深入理解作品思想感情,就得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同学们经过共同讨论后,都能有话可说。有的说,作者在提建议时,总是诚宜……不宜……表现了作者对后主刘禅具体的、细心的教导;有的说,在提出亲贤远佞这条建议时,依次告诉后主在内政上和军事上要亲近哪些人,信任哪些人,可见他的忧虑之深;有的说,本文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最质朴的语言中传达出“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情实感;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文言词汇,而且了解了作者的耿耿忠心,还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实在是一举多得。

四、多放手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基于此,我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在基本理解大意的前提下,进行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读清句子,读出语气、语调,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来。通过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想,这只是本人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而已,教与学永远没有定式。我只想借此呼吁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同仁,多方整合,既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减轻自己的些许负担,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石门新铺乡中心学校)

上一篇:浅谈中考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下一篇:稀土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