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赞或贬,蜚声古今

时间:2022-04-13 07:33:58

孔子的很多弟子非常有名,这与孔子的或赞或贬有关。也就是说,无论是受到孔子的表扬,还是批评,名声就更大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受到孔子的批评的弟子比受到表扬的弟子更出名。咱们不妨说说其中的“佼佼者”。

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子我)。宰予为何这么出名呢?我觉得原因有二。一是姓名特异――“宰我”,谁一听这名不惊讶!“宰我”(被人骗了?被人宰杀了?)二是因为大白天睡觉受到过孔子的严厉批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骂他是“朽木”、是“粪墙”――其实宰予这人不笨不傻,还是孔门“十贤”之一,为何孔子会这样严厉地批评宰予呢?除了大白天睡觉这个表层原因外,深层原因是,与他惹怒了孔子有关。宰予曾经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问孔子: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是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救?如果跳下去救也是死,如果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这个问题严重地扰乱了孔子提倡的“仁”的观点,所以,孔子十分生气,于是就好不容易逮住了一个机会,狠狠地骂了宰予,解气。宰予也因孔子的这一骂而名声远扬。

小人哉――樊须(子迟)。樊须是个勤学好问的学生,他什么都学,什么都问,在学“仁”之余,还有精力和兴趣学农,于是就问老师,如何种田、种菜?没有想到遭到孔子的责骂:“小人哉,樊须也。”孔子一贯瞧不起劳动和劳动人民,等级观念强烈,这是孔子的一错;孔子不懂稼穑,没有想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承认不知,还反过来骂樊须,这是孔子的二错。有此两错,还骂人,樊须不出名,天都不肯了。

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子羽)。澹(tán)台灭明个子矮小,嘴小、额头低、鼻梁低……相貌丑陋,初入孔门就受到孔子的冷待,孔子认为他没有大器形貌,很看不起澹台灭明。于是,澹台灭明愤然退出孔门,之后,更加发奋学习、修行。后来他南游吴地(苏州),开展讲学,收弟子三百多人,他有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影响很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他的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后感慨地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的认错,而更使澹台灭明的名声远播。

不迁怒,不贰过――颜回(子渊)。在孔子弟子当中,颜回是最受孔子器重的一个。颜回不仅德才兼备,而且十分遵从孔子,简直言听计从。颜回14岁入孔门,39岁先孔子而去,终身伴随孔子、侍奉孔子。他也是受到孔子表扬最多的一个。如“贤哉,回也!”(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不迁怒,不贰过。”(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回啊,他的心能长久地不离开仁德)“敏于事而慎于言”(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这些都是孔子对颜回的褒扬之语。难怪颜回死的时候,孔子悲泣道:“天丧予,天丧予!”(老天爷啊,你真要了我的老命,老天爷啊,你真要了我的老命!)

吾与点也――曾点(子皙)。曾点一心二用,上课弹琴,孔子点名问他时,他才停止弹琴而回答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歌咏而归)这个理想打动了孔子,孔子表示首肯。其实,曾点也有毛病,他教子极严,差点打死儿子曾参,原因竟然是曾参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藤,他下狠打。还好曾参活过来了,要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闻过则喜――仲由(子路)。在孔子弟子中,仲由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他率真、耿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既追随孔子,也敢于批评孔子。譬如,孔子有一次想去召:“召,子欲往。”仲由坚决反对,结果孔子竟没去成。再如,孔子有次想去卫国求官,当时卫灵公夫人南子深得卫灵公宠爱,想得到卫灵公任用,非走南子这个后门不可,而南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好,南子是个名声不太好的绝色女子,仲由极力反对孔子去见南子,最后孔子也没见成,避免了老师名声的受损。此外,仲由这个人喜欢听批评意见,非常谦虚。难怪孔子表扬他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子路爱好勇敢,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谁不喜欢虚心接受意见的人呢!

上一篇:跟着古人学笔记 下一篇:给心灵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