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胡海牙:年近期颐 貌似不惑等

时间:2022-04-13 04:14:22

名中医胡海牙:年近期颐 貌似不惑等

出生于1914年的胡海牙先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著名中医师,也是中国的道家养生者。如今,他已是97岁的高龄,但依然步履稳健、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而有光泽,看上去只有五六十岁光景。

自创“四少”养生法

胡海牙13岁就在绍兴名医邵佐卿的中药铺当学徒。此期间,他发现中国的中医学与道教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此,他立志从事道家养生与中医中药的研究,并实践于生活与医疗之中。

胡老认为,饮食起居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长寿。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紧张,特别是城里人,往往会由于饮食起居的安排不合理,从而产生诸多身体不适,即现在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因此,他主张养生者要做到“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

“口中言少”,即少说话。中医认为,开口神气散。一个人如果口若悬河,长时间滔滔不绝,将会耗散身体中的精气神。

“心中事少”,即不要思虑过度。这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去想,而是不要患得患失、胡思乱想。中医学认为,思伤神。

“腹中食少”是指饮食不能过量。过量的饮食,会引起人的胃肠超负荷运转,使胃肠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引发胃肠方面的疾患。

“自然睡少”,是指如果能做到前面“三少”,精神就不会过多地消耗,精力自然充沛,精神旺盛了,也就不会用更多的睡眠来补充体力了。

推举的十二字

胡老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要专心去做某项运动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在生活细节上加以注意,做些简单有效的小运动,既方便又能防病治病。”因为胡老是著名的中医师,前去求医问药的人很多,而这些人之中,白领又占了较大的比例。胡老认为他们的问题大都是因为缺乏运动所致。他说:当年有一套十二字饮食起居养生法,即“动为纲,素为常,免烦恼,酒适量”,这是科学可行的。

“动”即运动。现代人的工作渐趋智能化,脑力劳动渐大于体力劳动,坐办公室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对说来,这些人的运动也越来越少,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诸如办公室病、电脑综合征等现代文明病,这些病基本上都是缺乏运动所致,故而要将有益的运动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修科目。

“素”即素食。素食中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免烦恼”即不要去想不开心的事,而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保持一份好的心情。

“酒适量”是指不要饮过量之酒,特别是高度酒。过量饮酒对胃、肝、心脏以及大脑都会产生很大的损害,而适当的饮酒则有活血通脉的功效。

动静结合 适时“断食”

胡老还主张以静养生,与主张运动相辅相成。现代医学证明,静养的修炼不仅对一般的精神紧张症、焦虑症等疗效显著,而且也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有关资料表明,人在入静放松的状态下,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全身肌肉张力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愉快和全身舒适的感觉。一个人若是经常修习静养功夫,对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仙学与养生》中,胡海牙曾经介绍了一个断食养生的方法:每星期选择一天不进五谷及肉类食品,只吃水果,以此清理肠胃。这个方法和前北京大学校长、百岁寿星马寅初的饮食养生法不谋而合,唯一不同的就是马老每星期选择两天,而胡老则选择一天。

胡老还常教自己的学生及求医的患者,每天早晨起床以前用手指肚干梳头几十次,等头部气血通畅以后再起床,这样可以避免脑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晕倒等现象。他建议大家经常做拔耳运动:用两手掌心捂住双耳,将掌心往里一按,随之猛的向外一拔,开始时做10次,以后每天加一次,直至50次,早晚各做一回,这样可使耳朵受益。另外,晚上睡觉前搓搓脚心,可以防治感冒。

叶惠贤:事从容有余味 人从容有余年

64岁的叶惠贤是上海电视台著名主持人,4次荣获全国金话筒奖,有“申城第一名嘴”美誉。他家住上海市长宁区,记者前去采访时,正巧遇到他在家中“坐球”。只见他端坐在一个直径为60厘米的红色充气球上,腰背挺直,手上拿着一本书在看。

叶惠贤认为“坐球”对人体的颈、腰、腹部都是很好的锻炼。明代养生学家吕坤说过:“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气尽也;从容者,气初也。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对人体而言,神情急促会影响气机正常调和,耗气损神;从容不迫,脏腑功能有条不紊,十分利于延年益寿。

叶惠贤在工作上是个完美主义者,看到不顺眼的地方往往容易急躁激动。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他给自己规定了“三遇三勿”,即遇事勿躁、遇挫勿焦、遇人勿骄。这一招果然灵验,如今他的心态好多了。

上一篇:康复有招.音乐疗法 下一篇:我的网购小确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