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13 02:13:05

皖北地区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总结了安徽北部平原地区有机蔬菜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 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现状;问题;对策;皖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42-01

有机蔬菜是严格按照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出来,且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鉴定后颁发有机食品证书的蔬菜产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日益强烈,有机蔬菜这种环保、无污染的食品深受消费者的追捧,发展前景广阔。

1 发展现状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气温日较差大,积温有效性高,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农业基础条件良好,劳动力资源充足,具备发展有机蔬菜行业的相对优势和有利条件。近几年,安徽省通过调整优化品质结构,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各地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鼓励申报更多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虽然安徽北部有机蔬菜种植的总体规模和产量正在持续增加,但与全国有机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山东省相比,发展空间很大。如宿州市桥区截至2015年底设施蔬菜面积1.47万hm2,其中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面积为4 000 hm2。

2 有机蔬菜种植关键技术

2.1 选择种植基地

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要具备完整性,其间不能夹有常规生产的地块[1];有机蔬菜基地与常规地块之间要有明显标记,设置山川、河流、或人为装置等缓冲带;严格执行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的转变,通常需要2年的转换期,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应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

2.2 种植过程化管理

一是选择蔬菜品种。选择适合种植区域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虫害性能较强的蔬菜品种,且无任何转基因。二是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注重轮作和清洁田地,同一块基地上不适宜长期种植同种蔬菜,可采取轮流种植方式。充分利用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以及培育壮苗、嫁接换根、地膜覆盖、起垄栽培、合理密植、植株调整等集成配套栽培措施,提高有机蔬菜质量和产量[1]。三是施肥技术。施肥过程中要有效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频率,尽量选用粪便、秸秆堆肥、草木灰等有机肥和苕子等豆科绿肥及其他非豆科绿肥。

2.3 病虫草害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选用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如诱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虫措施;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使用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防治蔬菜病害;采用轮作、种植绿肥、休耕、秸秆覆盖等方法有效限制杂草生长,但不能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2]。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小,成果推广不到位

目前,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有机蔬菜生产规模依然较小,种植区域较为分散,品种偏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品牌带动作用,生产规模有待提高。另外,政府对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发展蔬菜生产融资难,风险高,缺少蔬菜生产方面的农业保险。

3.2 价格普遍较高,销路不佳

据调查,多家大型精品超市有机蔬菜的销售价格为普通蔬菜价格的3倍左右。有机蔬菜价格较高的原因:对种植环境要求苛刻,从选种、种植技术、管理到运输,再到有机认证等过程的投入成本较高。

3.3 市场混乱,监督管理不规范

在有机蔬菜销售市场,有些有机蔬菜标识不规范,即使真正的有机蔬菜也没有贴上“国家有机产品标志”标签;一些商家为获得高额利润,以次充好;有关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对有机蔬菜的抽查检测落实不到位,有机蔬菜认证难、认证环节监管管理缺位等现象也时常出现,上述原因都让消费者对有机蔬菜市场产生不信任。

4 对策

4.1 适当扩大种植规模,实现产业化经营

利用安徽省平原地区劳动力优势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打造品牌突出的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头作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建立蔬菜生产基地,提高种植面积,统一生产管理,实现产业化经营[3]。

4.2 采取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扩宽销售渠道

针对有机蔬菜市场价格普遍较高的现状,依托科研院校技术优势,提高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科技支撑力度,降低种植成本;创新互联网+物联网市场运营模式,加快从传统市场向网络渠道销售的转变,构建蔬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如宿州市桥区在2012年探索创建了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通过联合体的有效联结机制实现节本增效。截至2015年底宿州市桥区发展蔬菜产业联合体15家,可实现节本增效10%以上。

4.3 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整顿市场秩序

政府部门应加强有机蔬菜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严厉打击假冒有机蔬菜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规范有机产品第三方认证机构,出台相关激励措施,扩大市场供应量,满足人们对有机蔬菜的需求。加强有机蔬菜产品质量检测管理,建立企业自检与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推行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4]。

5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有机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运筹[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35-3536.

[2] 王利敏.有机蔬菜种植技术[J].河南农业,2013(13):53.

[3] 陈罡,冯伟民,樊平声,等.我国有机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4.

[4] 谢艳华,曹学文,曹湛才,等.广州有机蔬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410-412.

上一篇:葫芦岛市设施农业发展措施 下一篇:黄山贡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