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臂丛神经麻痹28例

时间:2022-04-12 09:44:09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臂丛神经麻痹28例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河南450000)

臂丛神经麻痹是指患儿出生后即发现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肌肉呈进行性萎缩等病症,多为单侧发病,左、右侧发病为随机性,是小儿致残的一种疾病。通过临床观察,上臂丛神经中度麻痹多见。治疗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为原则,以手阳明经穴为主,循经取穴,配合头针及神经走向、肌肉收缩方向针刺,同时给予TDP带针照射及中药外洗方法,治疗前后有肌电图对照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2例,女6例;年龄最小为出生5天,最大5个月,1~2月最多。上臂丛神经损伤18例,下臂丛神经损伤6例,全臂丛神经损伤4例。腋神经、肌皮神经重度损伤16例,尺神经中度损伤12例,桡神经损伤17例,正中神经损伤8例。

12 诊断标准

肌电图:被检肌呈神经源性改变。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体针:大椎、肩井、肩、曲池、外关、合谷、阳溪、阳池。头针:上肢的运动区、感觉区、血管舒张区。

22 治法

针刺体针得气后,给予TDP(神灯)照射,以不烫伤皮肤为度,约30分钟。头针留针1小时。每日治疗1次。

针刺后,给予中药外洗。中药:桑叶15g、当归10g、川芎10g、桑寄生10g、桂枝10g、威灵仙10g。方法:煎汤30分钟后加白酒1盅,用清洁纱布蘸药外洗患肢,每日3~5次。药渣用白纱布包裹,外敷患肢15分钟,日1次。

20日为一疗程,总疗法一般为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采用BrunnStrom评价法[1]。临床治愈:上肢肌力达5级,功能正常,肌电图正常。

显效:上肢肌力达5级,功能正常,肌电图基本正常。

好转:上肢肌力5级以下,肌电图好转。无效:上肢肌力0级,肌电图无好转。

3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14例,占500%;显效12例,占428%;有效2例,占72%。总有效率为1000%。

4 典型病例

陈××,女,35天。就诊日期:1998年10月2日。右上肢臂丛神经麻痹,体检神志清,心肺腹未见异常,左上肢双下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无,腱反射消失。右上臂臂围115cm,左上臂臂围13cm;右前臂臂围7cm,左前臂臂围12cm;右腕部9cm,左腕部10cm。肌肉萎缩明显,右臂皮肤温度低于身体其它部位,肌肉松弛,皮肤弹性差,手腕下垂,内旋握拳。肌电图示右上肢被检肌呈神经源性改变,腋神经、肌皮神经呈重度损伤,桡神经中度损伤,尺神经、正中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因不合作)。经给予针刺、TDP疗法,1疗程后,右上肢肌力达到Ⅱ级,手呈半握拳,手腕下垂内旋减轻,腱反射可引出。第2疗程后,患儿右上肢肌力达到Ⅲ级,第3疗程患儿右上肢肌力达到Ⅳ级,能主动抬至头部,腱反射存在,双上肢臂围基本一样,肌肉萎缩已不明显,手能张开。又经过1个疗程后,根据BrunnStrom评价法,右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肌电图正常。

5 讨论

对臂丛神经麻痹,针刺手阳明经穴为主,结合肌电图提示神经损伤的位置及程度,结合肌肉收缩的方向、损伤神经的走向及支配区域施行针刺,同时留针给予TDP照射疗法,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加速血液循环加快代谢物和病理产物的消除,提高肌肉的有氧代谢。能量的激活,ATP的增加,又能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使细胞活化旺盛,代谢加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性提高,从而使损伤的神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尽量减少儿童残疾。

6 参考文献

1 于兑生编译.康复医学评价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80(收稿日期:20001127,赵昕发稿)

上一篇:CPY-2-1型平衡保健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 下一篇:针刺治疗非洲恶性疟疾致疼痛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