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牙防组”可以撤销等4则

时间:2022-04-12 01:00:24

还有多少“牙防组”可以撤销

文/万润龙

“五一”前夕,卫生部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简称牙防组)。至此,延续了一年多的“状告全国牙防组”事件终于有了结果。尽管卫生部公告中未涉诉讼的内容,称牙防组曾在大众口腔健康促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笔者对这一公告的解读则是“一张桌子两部电话忽悠了十三亿人”的终结。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是一家非官非民的机构,没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也不具备认证资格,却对牙膏、口香糖等洁齿产品提供“权威认证”。有报道称仅一家生产含氟牙膏的公司就为“中国牙防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而“牙防组”通过其“权威认证”到底为自己谋得多少数额的资金资助,这些间接从消费者兜里掏走的钱又流向了何方,至今没有人出来说明。

但牙防组的被撤销终究是一件大好事。至于对这一怪胎机构非法非理行为的追究,相信有关部门会给全国人民一个说法。我们的政府部门总不至于置人民和媒体的质疑于不顾、打着卫生部的旗号圈走了老百姓的钱后任其一散了之吧!

随着牙防组的被撤销,人们随之提出的问题是:全国还有多少类似于牙防组的认证机构、授证机构依然在忽悠百姓?还有多少“眼防组”、“耳防组”可以撤销?

其实,只需稍稍留意报纸和广播电视的广告,就能发现,类似牙防组的机构和组织还真不少。只要企业愿意,其生产的产品总能找得到相应的机构,授予各种忽悠消费者的荣誉称号。

据披露,一支牙膏的成本大约在0.48元左右,而一经“认证”则身价陡增,单支卖到几元乃至十几元钱。由于消费者对“认证”机构多少会有一些信任感,于是,企业便通过认证来提高产品的美誉度,而一些机构则通过认证来敛钱。

笔者发现,市场上出现的“认证”商品几乎都不是国家行为,而是“机构行为”。而且大多属于“谁定标准谁认证”的态势。这种态势给权钱交易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市场诚信、企业诚信乃至政府诚信则在这类交易中逐步缺失。

一个牙防组撤销了,更多的“牙防组”何时受到彻查,消费者何时不再受“认证”的欺骗,这是人们所期待的。

回乡有感“全民炒股”

这次“五一”长假期间,我回农村老家休假,出人意料的是,当我回到家乡时,不少农民朋友问我:股票是什么?听说炒股可以发大财?几千元就能赚到几万元?我有几千元的存款能炒吗?在什么地方炒?怎么个炒法?

一连串的发问,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在我的家乡,所有农民都是没有社会保障的,他们经常面临着“赚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这里的孩子们大多勉强完成义务教育后,便踏上了“打工”挣钱的旅途,老人与小孩留守农村。这些农民朋友问我炒股如何发大财,我只能深表同情和理解!

中国股市也太牛了,它居然让温饱不保的农民也动了心,这大概要算是“全民炒股”的最大绩效吧?正因如此,吹“牛”专家们才最终认定:“全民炒股”才是中国股市的正确选择!这一命题荒唐吗?当然不荒唐,因为还有吹“牛”专家们补充论证: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全民炒股”,因为目前仅仅只有1亿多个账户在炒股,就算夫妻共有一个账户,也不过2亿多人在炒股,这离13亿的中国人口还差一大截呢!

为了断掉我的农民朋友们的“非分”之想,打消他们“炒股发财”的念头,我只好在他们面前摆弄一点“权威”,并用十分偏激的语言警告他们:炒股不过是一种危险的游戏,这种游戏的规则就是“取之于股市、还之于股市”,这种游戏的结局便是“90%的炒股人总是赔钱”!这一答案或许有些残酷,可是我希望我的农民朋友们踏踏实实“勤劳致富”,而不要为“炒股发财”想入非非!但对于有财力、有承受能力的城乡朋友,我仍支持并赞成他们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多出力!

普洱茶“疯狂”背后的政绩饥渴

文/徐林林

不久前,由六十多人和6辆车组成的“盛迎”队伍,护送着一块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百年普洱贡茶,从北京辗转全国多个地方,直至终点云南。其声势浩大,使普洱茶热达到一个新的高潮。然而,人们在为古老的普洱茶重焕青春而欣喜的同时,也对普洱茶的“疯狂”表示质疑。

近年,普洱茶的蹿红速度几乎可用“疯狂”二字形容:价格狂涨了数十倍甚至百倍,收藏者越来越多,甚至有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的“新闻”。据说最初由台湾收藏者拼命炒作其保健概念,不久这股收藏、囤积之风便吹遍全国。

然而,纵观马帮进京,“接”故宫百年贡茶回滇“省亲”等“大手笔”,人们不难发现,普洱茶近年来知名度迅速提升,与当地政府推波助澜有很大的关系。记得云南一位地方官员在接受国内某期刊采访时表示,要将普洱茶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从各个方面重点加以扶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话当然没错。但问题在于,究竟如何“扶持”这一产业?

比如,动用那么多社会资源,不远数千公里进京“盛迎”百年普洱贡茶,继而浩浩荡荡“巡游”若干省市,大肆进行商业炒作,是不是有点费力费财?就算这是一种企业联手的“市场行为”,那地方政府也有规范市场的应尽之责吧!

再比如,某品牌普洱茶在印刷资料上公开宣称“世界各国医学证明普洱茶十一大功效”,包括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抗衰老等,甚至能防癌、抗癌,“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这哪像茶叶,分明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嘛。对这种公然违反广告法,误导消费者的做法,当地工商部门竟然不闻不问,未必也算一种“扶持”?那么,人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在普洱茶“疯狂”的背后,隐匿着某些地方官员难以按捺的政绩饥渴,而非什么着力挖掘地方产业资源,倾情打造“全新文化品牌”。

在我看来,要想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应该远离任何商业炒作,沉下心来制定行业标准,全力规范市场。只有这样,普洱茶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张历久不衰的区域经济“名片”。

“自带油壶下馆子”羞辱了谁?

文/李甘林

据《广州日报》报道,珠海一家公司的白领罗小姐每次走进餐馆,总是径直走进厨房,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小壶油,叮嘱厨师炒菜时用她自带的油。因为担心餐馆的油不安全,现在像罗小姐这样下馆子自带油壶的白领越来越多。

城市里的白领越来越讲究生活质量,追求健康、时尚,连下馆子都带着油壶,这可以理解。一来他们待遇优越,这点支出算不上啥,二来,他们一般有车,携带油壶也不费事。但是,这难免让人担心,一般工薪阶层去餐馆吃饭该咋办?他们总不能听任餐馆拿假冒伪劣油对付他们吧?

笔者认为,自带油壶下馆子逐渐流行,颇具讽刺意味。现在,由于人们经常遭遇假冒伪劣产品坑害之苦,不少人久“病”成良医,练就了一双识别假冒伪劣的火眼金睛,甚至对相关法律条款都能倒背如流。这种人民群众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和想像力,使自己免受假冒伪劣产品伤害的例子,简直太多了。比如,消费者只有学会识别一件产品的真假,才能避免买到假货,只有学会识别质量差的食品,才能避免家人伤了胃。

值得注意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部门的管理失职造成的。因此,要想让人们不再为辨别产品的真伪煞费脑筋,让这样无奈的做法退出人们的生活,除了要呼吁商家的公德,更需要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担当职责,让假冒伪劣产品远离我们。只有这样,白领们自带油壶下馆子的事才可能绝迹。

一语惊人

“你们没有积极性,我们就得挨饿!”

――“五一”期间,到河南大叶岗村视察时与老农亲切交谈

“不法商人的钱对我来说就是炸药包。”

――武汉市江汉区原区委书记蔡建明在忏悔录中写道

“谁愿意把厕所变成家?”

――南京一男子结婚将公厕装修成新房,法院判决其搬家

“如果你痛恨一个人,就让他去管基建。”

――湖北数所高校领导腐败落马,基建环节成重灾区

“本处用水只供洗手。”

――男子在公厕刷牙被罚款5元

“兰州人善良,钱好要。”

――假乞丐谈花钱租“妈”到兰州乞讨的原因

上一篇:艺术马桶店 等 下一篇:魔镜女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