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第7期

时间:2022-04-12 10:01:21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应力求贴近生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我觉得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鉴于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回顾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地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总之,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

二、营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发掘教材,探索资源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教师要倡导每个学生都平等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是创设生活化课堂的载体。新教材中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充分加以应用,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二)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角色扮演,再现生活

课文是对生活的概括、提炼与创新,在生活中我们总能找到或看到它的影子。在教学中可以创设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如把课文编成课本剧等,让学生演绎文字,把文字变成生活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回忆经历,对比生活

书本中的很多事情学生可能曾经经历过,人物也可能接触过,他们对这些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努力唤起学生的点滴记忆,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尝试感知,与课文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教学《背影》时,由于学生对自己父亲平时是如何疼爱自己有所了解,课文中的很多语句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我就极力启发让学生回想父亲疼爱自己的言行,与课文进行对比从而感受父爱的伟大。这就使学生和文本、和作者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

(三)组织活动,深化生活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向课外延伸或开展课外活动的练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活动课程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确立角色身份,让学生以主体角色身份,承担学习任务,根据自我发展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的实际,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如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后,我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的环境情况,并说说该怎样保护环境。这样实现了从课堂到课外的转移,从学校到社会的转移,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做一件事:学做一个大写的“人”,即“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做个人”。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天一学校)

上一篇: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与对策 下一篇:走出科研误区,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