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科研误区,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

时间:2022-10-21 03:12:27

走出科研误区,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

时下,科研成为一种时尚。企业搞科研,是为了研发新产品,创造高利润;农业搞科研,是为了培育新品种,增加亩产值;学校搞科研,则应是为教育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力保障。然而,当前的学校科研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校的科研工作步入一个怪圈。

怪圈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落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从本校的校情、师情、学情出发,挖掘问题,分析论证,研究对策和解决办法,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实践。很多科研工作者,研究上“假、大、空”现象严重,喜欢大处着眼,让人感到虚无缥缈,唯恐让人觉得其水平不够高深。如某校物理课题《中学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个研究课题虽然是热点,但这块蛋糕太大了,让人不知从何下口。结果,几年辛苦研究下来,浪费了大量精力、物力、财力之后,却解决不了学校的实际问题,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悲凉。为此,我们的课题立项要从教育教学、德育管理、行为养成、课堂教学等方面的“草根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对症下药,切不可无病,切实使科研工作为解决束缚我校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服务。

怪圈二:只唱高调,不讲实效

科研工作本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科研。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分析其诱发原因,研究如何有效处理;学生有了早恋倾向,教师就应考虑,如何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做好疏导,而又不伤学生自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搞科研,只不过没有去总结、提炼、升华而已。有的教师把科研工作看得很高深,很神秘。立项一个课题,获得一项科研成果,发表一篇论文,创新一个模式,便沾沾自喜,甚至把科研当做一种宣传工具,一种政治资本。科学研究,首先就应该有求是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平和的心态。然后才是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和研究。学校有总课题,教研组有分课题,备课组有子课题,任课教师有“草根课题”。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俯下身子,用放大镜从我们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习惯养成,甚至于作业批改革、课外辅导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项研讨、“问题会诊”、学术沙龙等形式逐项攻克,让我们的管理水平更高,学生素质更优,教学质量更强,学校发展更快。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看似平常,研究难度不大,但确实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实用性很强,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具有深远影响。

怪圈三: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工作中,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人往往被赞誉为一种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但在科研工作中,只管立项,不管结题;或只行动,不研究的做法,实在是要不得的。科研工作不能搞“两头热,中间冷”。要做到立项一个,实施一个,结题一个。课题的申请立项,组织实施、结论论证都要周密部署,科学推进。选题立项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课题实施环节要注重严密性、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立项前要深入调查,广纳良策,科学论证;研究中要周密安排,充分调动全体课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调研,获得第一手材料,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同时,要把阶段性成果不断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让即得成果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

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学校应制订有效的科研奖惩机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变“要我科研”为“我要科研”,让“科研兴校”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实实在在的一种行动、一种习惯、一种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从而使科研工作走出误区,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作者单位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六中学)

上一篇:返璞归真 第7期 下一篇:以儿歌优化小班一日生活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