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节,留有余

时间:2022-04-12 04:08:25

当神农氏尝遍百草,教人类把第一粒种子播进大地的时候,当我们的先人走出森林和洞穴,在山脚下、河洲边搭起第一座茅屋的时候,第一朵文明的鲜花便灿然开放了,这就是农业文明。

开花的地方叫农村。

育花的人们叫农民。

对土地的经营是艰辛的,但他们似乎从不抱怨什么,最多也就是揉一揉发酸的腰背、吐一口长气吧。然而,当新谷的馨香满囤流淌的时候,当嫁娶的鞭炮炸响的时候,当新生儿的啼声嘹亮的时候,昔日劳作的艰辛,便化作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所有的日子便一如春光般明媚而温暖。他们用结满老茧的双手演绎着生活,创造着历史。

千百万年以来,他们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们交粮纳税,出徭服役,尊上礼下,奉德守法;他们勤勉节俭,用心血和汗水,不但使自己的家园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也催生和滋养了城市文明与工业文明。

古人把国家称为社稷。社就是土,稷就是谷,土与谷相结合的农业文明被赋予了神圣的定义。于是,从一开始,我们的先人便对土地充满了崇敬之情,对谷物充满了珍惜之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百年来,这四句古诗不但是人们对幼儿进行启蒙的教材,更是成年人时时告诫自己的箴言。

我爷爷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说人的禄粮都是有数的,人把自己的禄粮吃完了,人

的寿限也就到头了―――撇开其中唯心的成分,这句话倒是很有道理的。譬如嘴上没有节制,暴饮暴食,肯定会影响健康,进而也会伤及生命的。

其实,节俭这一理念还远不仅限于物质的范畴。推而广之,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

细节:惜时,可以让我们勤勉,让我们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惜福,可以让我们内敛,不至于好运当头时忘乎所以;节欲,让我们自律,不至于过度放纵而堕落……所以,圣人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当然,节俭并不是吝啬,最好的度就是“无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这个度不好把握,但

是也不要紧,圣人又说了:“过犹不及”。如果非要钻牛角尖,在“过”和“不及”之间作选择,那就宁肯选择“不及”,“不及”时你还有余地、还有余力,还可以进行补救,倘若“过”了头,那就要欠账负债、伤到根本了。

《朱子家训》里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站在

灯红酒绿的城市街头,回望农村的老少爷儿们,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正是他们,用节俭的美德滋养着我们这个民族。甚至是不是还可以这么说,正是他们的节俭,点点滴滴奠基了我们这个国家呢?

如今,当“节俭”这个词从的口中说出时,我蓦然觉得,节俭,不但是我们

每个人的修身齐家之计,更是党和政府的治国安邦之策。

上一篇:多媒体语文课中的美感教育探讨 下一篇:在小班化汉语拼音教学中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