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11 11:28:05

北京市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摘 要:教育信息化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逐步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师生教学的互动性,而且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研究水平。本文针对北京市属高校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内容是以北京市属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拟出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北京市市属高校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01

1 引言

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增长最快的、最具影响力的、广泛渗透和牵引力最强的学科和技术。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实施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高校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完善高校教学模式,还可以增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1]

2.1 校园网

北京市属高校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发展良好,高校学生在校园内可以免费或支付一定费用使用有线、无线网络,基本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具体情况如下:建立完成校园WLAN网络,覆盖面积为整个校园区域的高校比例为90%,部分高校的WLAN覆盖尚未达到全部区域;校园主干网速率达到1000Mb以上的高校比率为100%,主带宽超过10000Mb的高校比例为40%。

2.2 师生计算机配备

学生计算机配备情况可以从本科生和本科以上学历两方面研究。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95%以上本科学生包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有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才会由机房配置台式机或者笔记本,该机器属于公共财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设置密码,保留文件等。而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在学生或科研过程中,高校通常为其配备个人计算机设备,并为其分配专有实验室。90%以上高校教学和管理人员配有个人计算机设备。

2.3 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学生校园的身份证,对学生的生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校园一卡通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实现饮食消费、图书借阅等功能,部分高校还实现了网络收费、机房管理、水电管理、班车收费等功能。

3 北京市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2]

3.1 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深入

部分市属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理念缺乏具体了解。目前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均由IT合作企业负责构建,而企业在构建管理系统时以资金和时间为主要考虑对象,要在最短时间、最省资金的情况下实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求,就难以在了解高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考察在校师生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北京市市属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相似度较高,难以和各高校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

3.2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市属高校各网络中心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机构,其实际权限和职责分配不匹配,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权利和履行自身义务。2000年之前,网络中心一般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立单位管理。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提出机构精简的政策,大部分高校网络中心与其他机构合并,不再作为单独的机构存在。

3.3 信息化人员整体水平仍需提高

人力资源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市属高校现有从业人员对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技术缺乏深入了解,而在新教职工招募过程中,掌握高级信息技术水平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不能充分满足不同职能部门实际发展的需求。

4 对策建议

4.1 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

当地政府部门和高校高层管理机构作为主要领导部门应当对市属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和监督。一方面,当地政府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财务和政策支持,需要根据市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合理地分配建设资金,并制定相关策略为其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本校科研方向、专业特点、教职工构成和学生学习需求等实际内容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而非采用IT企业提供的模板进行建设。

4.2 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

教育信息化的开展需要高层领导的认可及支持,高层领导需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才能协调不同部门建设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模式,有效界定投资力度和建设范围。以高效校园教务管理系统为例,校务管理系统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职工工作内容管理、工作绩效评定、评优、薪酬评定等内容,需要不同部门管理人员协同参与,并结合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完成该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从这方面来说,只有院校高级领导直接参与领导决策,才能保证该项目按质按时进行。高层领导一旦做出了前期规划和决策,中层管理人员就需要积极按照既定计划推动项目实施。

4.3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培训

要保证高校教职工符合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对高校教职工团队进行信息化能力和理念的培训。在高校教职工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胜任力,培养教职工担任特定职位所需信息技术水平的能力,以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绩效。在教职工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培训管理人员应当始终以教职工培训需求为导向,对不同环节的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和监控。

(北京东城职业大学,北京 100020)

参考文献:

[1] 周平红,杨宗凯,张屹,陈蓓蕾.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来自“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调研[J]. 电化教育研究. 2011(11)

[2] 鲍威,刘艳辉.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19)

上一篇:对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高中校园网建设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