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结婚成本——甜蜜的负担

时间:2022-04-11 07:32:14

新时代的结婚成本——甜蜜的负担

中国式婚礼在一个个年代中逐步演变,有网友说,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了“半头猪”;而等“我”(80后)结婚,却要用爹娘“半条命”。网友计算,中国人的结婚成本30年来增长了数千倍。年轻人想要组织一个温馨的小家,却又苦于无法承担这份甜蜜的负担。

网上一个名为“对比70年代至今的结婚成本”的微话题对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的结婚账单做了详细比较。总结出70年代,结婚仅需花费600元;80年代,结婚需花费3000元;90年代,结婚需花费33000元;到了21世纪,结婚成本就已高达426200元;到了目前价格狂飙的今天,恐怕有426200元也没有办法让甜蜜的小两口有足够的信心去结婚了。

“婚不起”渐成年轻人共鸣

上世纪70年代,聘礼或嫁妆俗称“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作为当时家庭生活水平的体现,有这“三件”的婚礼才算是体面。

时代变迁,“三大件”的内容不断更新,但以此为消费指标,中国人对“三大件”的“面子追求”却从未改变。然而,现在的“三大件”是越来越消费不起了。

上世纪70年代,“凤凰”、“永久”牌的自行车,“蝴蝶”、“蜜蜂”牌的缝纫机,“梅花”、“北京”牌的手表,是家庭必备的“老三样”。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0元,而置办齐“老三样”总价约为380元,基本相当于一人一年的收入值,考虑到1978年基本生活开支系数(恩格尔系数)为57.50(即基本生活开支占收入的57.5%),那么,按1978年数据推算,上世纪70年代,每人每年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值约为146.17元。理论模式下,一般城镇家庭置齐“三大件”的时间需3年左右。

上世纪80年代,“新飞”、“雪花”牌的冰箱,“牡丹”、“日立”牌的彩电,“水仙”、“威力”牌的洗衣机成为新“三大件”。198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6.6元,“三大件”价格总值约为1900元,1982年恩格尔系数为58.70,理论上置齐“三大件”需9年左右。

上世纪90年代,“三菱”、“格力”牌的空调,“爱华”、“松下”牌的音响,“JVC”、“索尼”牌的录像机新“三大件”上位。以1990~1999年中期收入水平来衡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在3500元左右,恩格尔系数中值为49左右,这个时代的“三大件”最低配置价格为16000元,置齐“三大件”需10年左右。

2000年后,房子、车子,已无可争议地成了“婚姻必备”,另外提得最多的无非是保险、子女教育、旅游等,归根结底,都是“票子”。结婚三大件的转变,直接反映出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消费升级流行。通胀水平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直接促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但居民购买力则呈现出连年下降趋势。以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000元计算,恩格尔系数为35左右。撇除存款不算,买房买车总计为150万元,满足时间为121年。结婚,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甜蜜的事情,但曾几何时,这份甜蜜却开始变得异常沉重。买房、买车、拍婚纱照、办婚礼……每一项“甜蜜因子”的背后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婚不起”,渐渐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同感受。

结婚究竟需要多少成本

有网友说,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了“半头猪”;而等我结婚,却要用爹娘“半条命”!此话不假。近日,上海一对小夫妻微博晒婚礼账单引来众人围观。除去房、车,双方合计花了32万元,而且多数都由双方父母承担。网友计算,中国人的结婚成本30年来增长了数千倍。

当中国式婚礼在一个个年代中逐步演变,当这爱的接力棒如今传到“80后”手中,人们不禁想问,现在的我们还“婚得起”吗?

结婚新人成负翁

“‘婚不起’,真是‘婚不起’,把所有程序都走完,差不多像是被剥了一层皮。”在杭州一所高校当老师的高琳玲(化名)不久前刚刚跑完她的婚礼“马拉松”,她的脸上写满了疲倦和无奈。

今年29岁的琳玲老家在山东日照,在杭州完成学业后顺利成为下沙一所高校的老师。虽然参加工作没多久,但是家里大人看着两个孩子年纪也不小了,就催促他们在今年完成婚礼。

“一开始就为花销发愁。”说起结婚,琳玲依然皱了个眉头,因为现在高校年轻教师收入相对偏低,像她现在杂七杂八全部加起来也就每年六七万元,所以对结婚开销格外敏感。“还好我不是男的,要是靠我一个人办婚姻大事,基本没有可能。”她苦笑着说。

而未婚夫阿俊的老家在陕西农村,父母务农,并没有什么积蓄,如果要结婚,最后还是得靠自己。好在,阿俊参加工作已有几年,现在年收入10多万元,在杭州的年轻人中也算可以。于是小两口决定,结婚开销的大头由自己承担,但是一定要节省。为了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两人还粗粗做了一份预算,准备10万元左右搞定这桩喜事。

不过喜事到头来并不全是喜悦。“累!”这是琳玲总结的第一个关键词,因为两人老家与工作地分属三省,3个月里,小两口分别跑了山东日照、陕西咸阳、浙江杭州三个地方,光单趟就要4000公里。而且在山东老家和杭州各走了一趟婚庆常规程序,在陕西则按当地风俗在村里热闹了几天,都不是省事的活。

第二个关键词自然就是“贵”。光杭州摆的15桌婚宴就花了6万多元,再加上5万元的烟酒、近2万元首饰、亲戚来杭州参加婚礼加游玩的近3万元接待费,最后跑完这场婚礼“马拉松”,小两口整整花了21万多元钱。

“相当于我们两个人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高琳玲说。虽然在结婚过程中,两人找朋友借婚车、没有买钻戒,一再告诉自己要省一点再省一点,但是另一方面,“毕竟一辈子就结这么一次婚”、“不体面的话,亲戚、朋友、同事难免说闲话”等声音一再充斥耳边,最终,两人的支出一次次超出预定范围。

部分新人成“婚庆啃老族”

在新人扎堆结婚的背后,受用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婚庆消费价格高企,结婚成本一路走高,各大酒店婚宴一席难求。许多都市年轻人无力支付高昂的婚礼费用,不得不在购买婚房之后,再次寻求父母帮助,成为“婚庆啃老族”。

家住北京东城区沙子口附近的魏师傅为了儿子婚宴操碎了心:“酒席价格先撇开不讲,叫人着急的是根本订不到。我们老两口从3月就开始操持,没想到还是晚了。我问了七八家酒店,结果人家告诉我‘十一’期间的酒席,提前一年多都订完了,20桌以上的婚宴更是订不到。”

事实上,婚宴一席难求的情况并非只出现在北京。太原籍的董小姐将于月底举行婚礼,父母早在一年半前就在老家预订了喜宴。“我们都在京工作,操办酒席就由爸妈负责,不提前订根本订不到。”当被问及结婚费用时,董小姐有些不好意思,“要是单靠我们肯定不行的,主要是父母支持。”

婚宴不仅一席难订,价格更是贵的离谱。“最低标准每桌2588元起,12桌起订,小厅还需加10%的服务费。”丰台区一家四星级饭店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各大酒店都定了起步价,从两三千到六千元不等。”据了解,北京市区五星级酒店婚宴价格最低都在每桌4600元以上,即便是草坪婚宴,也没有低于4000元的,一场婚宴的费用往往要六位数以上。然而即使如此,八成酒店的2012年婚宴档期基本已经排满。

“食物成本不断上涨,员工成本也一直增加,现在涨工资都不一定能雇到服务员。”一名婚庆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笔者,“再说只要有一家涨价,同级别的酒店都会跟着涨,不然显得档次低了。”

在酒店争相涨价背后,却是新人父母为独生子女的“终身大事”用尽积蓄,年轻人无力支付婚礼费用,也不得不选择“被啃老”,这背后也有攀比心理作怪。“这一代年轻人个性化较强,希望在婚礼上别具一格,朋友圈里有面子。”北京市一家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如是说,“以北京为例,婚礼前期准备及婚宴庆典通常要花费15万至20万元。”结婚成本除婚宴本身外还有其它费用,如婚房装修,采购汽车,婚纱照,蜜月旅行等。“一般来讲,破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大有人在。”

结婚有如抄家底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结婚中所需的花费也是人生中的一笔不小开销。近日,网曝中国娶老婆成本最高10城市,西安娶老婆花费54万。网友惊叹54万都可以在西安买房了。随着物价的飞涨,结婚的花费也有所不同,有网友列出2012年结婚新标准,列出结婚中所需的所有花费。

很多网友看完这一连串的数字后,都表示很有压力,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工作只有几年时间,一个人拿出这么多钱是不可能的,只能让父母掏了。对于自己以及父母这都是不小的负担。对此有网友认为,这不是结婚,分明就是买媳妇呢。结婚把家底都抄了,这婚还不如不结呢。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感情,不是拿金钱衡量爱情。况且凡事都要量力而行,花多少要看个人的家庭条件,条件好了多弄点条件差了少弄点。两个人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高昂的结婚成本和风俗、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因此,开源节流准备结婚费用才是奔向幸福生活的王道。开源有两种方式:一增加工资性收入;二增加理财性收入。节流要在不降低现有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缩减不必要的开支。

裸婚小媳妇晒账单:不买房车生活也很幸福

又到了结婚旺季。看到身边的朋友忙着装修房子、订酒席,武昌中北路的刘燕(化名)笑称老公“太划算了”,没花什么钱就把她娶进了门。原来,刘燕和她老公是典型的“裸婚”族。她告诉笔者,尽管没在武汉热热闹闹地办酒席,没买房、没买车,但二人世界依然过得很甜蜜。

不急着买房租房结婚

刘燕跟老公是去年10月28日领的结婚证。两人的积蓄加上父母的“赞助”(包括聘礼),一共有12万元。“这个钱在武汉买个房子,连首付都不够,干脆就先不想,”刘燕称,这12万元就当是“发展基金”,准备时机成熟后,不给别人打工,自己出来创业。

当然,要结婚,住房是大问题。刘燕婚前是与同事合租,老公住单位宿舍,现在,他们在外面租了个带热水器、空调的一室一厅,房租一个月1200元。刘燕还花了3400元置办了些床上用品、简单的家具和一台洗衣机。由于房子离单位近,刘燕下班后可以走回家,老公坐一趟公汽就可以到,每个月的交通费为70元。

酒钱父母掏 礼金父母收

刘燕告诉记者,她跟老公都不是武汉本地人,两人就只在老家办了喜酒(酒钱双方父母掏,礼金父母收着)。两人各买了一套新衣服,老公的是特价500元的西装,她花380元买了一套喜庆的红色裙装,两人只用“出席”一下婚礼,别的就不操心了。

武汉这边,他们没有举办婚礼和婚宴,只是到汉正街买了200多元的喜糖和瓜子,在办公室里送给同事吃,算是告诉大家,“我们结婚啦!”

照婚纱照花费1000元

婚姻是大事,人人都说女人穿婚纱最美丽,结婚照婚纱照是必须的。考虑到目前没有固定住所,相册、大照片太占位置,搬家时也不方便,刘艳选择了一家工作室,对方只负责化妆、提供服装、拍照,所有照片刻成光盘给刘艳,刘艳花了1000元,效果还不错。

结婚戒指是定情物,刘燕买的钻戒,花费3999元,老公则选择了一枚素戒,1300多元。

由于工作忙,两人还没度蜜月。初步定在到海南旅游,当然,会选择在淡季出行。

一个月可以攒2000元

结婚前,两人在单位跟同事“拼饭”,下班后都在外面吃。现在两个人了,做饭倒成了常事。由于租的房子离刘燕单位近,所以由刘燕先到家张罗饭菜,吃完饭在网上看电影,“这比谈恋爱的时候还省钱。”

刘燕夫妻二人收入约6000元。粗略估算了下,两人一个月房租、吃饭、水电、网络、电话费等,共需3000元左右。再除去买衣服、周末出门玩等开销(平均每个月1000元),一个月两个人可以存下2000元的“发展基金”。

在爱情与面包当中,难以抉择,但总会有人坚定的选择了要爱情,再苦也要在一起。两人结婚,省掉传统的婚庆模式,两个人,到婚姻登记处,用9元就把自己的一辈子幸福交给了对方。即使没钱,也要在一起相濡以沫。我们可以没有房子,可以没有车子,但不管怎样,我们不可以没有爱!爱是我们最重要的信仰。

上一篇:天寒地冻人觉冷 宝宝耐寒要锻炼 下一篇:追寻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