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检乱象 14期

时间:2022-04-11 07:01:47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海外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处境艰难的外贸企业对“商检”(即进出口贸易中的商品检验)的抱怨越来越大。

以服装行业为例,服装企业为了按时出货,不得不忍受某些商检官员的刁难,有时商检专抽新款、高价的服装作为样品检验,几乎就吃掉了一批货的利润。而大量的商检费用在推高企业成本的同时,却并没有降低企业的风险——国外企业并不认同这种“商检证书”。商检似乎变得毫无意义,商检制度必须改革。

服装商检人员上门检测的都是一些基础项目,比如服装规格、是否有污渍和破损、纽扣铆钉是否牢固等。商检部门每月做一次面料成分和甲醛检测,每年对面料做一次偶氮、色料度的全套检测,也不给企业出具质量报告。这些最低限度、最低标准的质量检验,只不过是出口商、进口商、生产企业的日常事务,企业自己早都做过。加上出口商品有购买方验货,进口商品有国内企业验收,商检部门的收费检验完全沦为一种形式。

即便这样,费用照收不误。服装行业的商检收费标准为:品质检验费,以前按货值的1.5‰、如今按0.8‰收取;其他费用每单40元;商检费每单80元;每月一次的面料检测费为515-1000元;每年一次的全套检测费为 1000~1400元。中国服装出口利润率很低,一般在3%左右。估算下来,一家中小服装企业一年花在商检的费用至少在十多万元,此外还有车费、餐费、商检协会会员费(2000元/年)等额外费用。至于是否有猫腻,那也很难说。

于是有外贸企业普遍抱怨,商检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据估算,我国企业每年支付商检费超过300亿元,每年减少出口约400亿~600亿美元。其中,全国每年仅法检收费就上百亿元,加上检验费等高达数百亿元,占对外贸易全行业利润的5%上下。

据悉,目前出口商检目录有4491个、进口商检目录有4422个(最新修订的2013年版《商检目录》),商检批次则占进出口批次的60%上下。

企业认为,进口标签验证有与工商部门存在着争权之嫌疑,仅质检总局授权单位的验证文件登记审核费就是每种300元。这属于工商管理的范畴,但质检总局却要审核批准这些企业的注册资本、技术能力、人员资格等条件,否则不能办理工商登记。这种做法,除了质检总局多了一项审批权,对于行业发展毫无意义。

对食品、化妆品进出口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管理,也遭遇争议。这与国内已有的卫生及质量管理重复。

在商检中,匪夷所思的地方还有很多。目前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基本依据是2002年10月1日施行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及2005年12月1日实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最核心的商检目录,就是在这两个法律、法规规定指导下制订出来的。有关部门依法是没错的,但法律的本意并不像商检部门所理解的那样。2002年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一个根本变化,就是商检原则从原来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侧重商品质量检验,变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进行检验检疫,不再要求检验一般的商品质量。

主管部门通过这样一转换,轻轻松松就把商检的重心落在了质量检验上,产品无大小、关涉无轻重,统统要检。无论是在《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还是新实施条例中,对于所谓的“重要”和“大型、成套”都没有严格准确的界定,而“关系国计民生、价值较高、技术复杂的以及其他”这样的规定更是模棱两可。

此外,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出口商检,而国外进口商却从来都不认同中国的出口商检证书。中国商检机构出具的商检合格证书,实际功用只不过是个通关单,只是对海关放行有效。一旦发生了质量纠纷,该证书根本不能作为质量合格的证明。其实,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对质量要求有详细的约定和控制、验货、放行程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合同里都有明确规定如何处理。

上一篇:货币贬值订单回升 日本船企抱团取暖 下一篇:谁为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