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4-11 05:01:21

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人的行为是需要激励的。激励教育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是,激励教育更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思考的模式,将学生从压抑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应用分析

激励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自身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本文将从采用激励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激励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身心各方面正处在成长中,实施激励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时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教师在语言、物质等方面给予学生鼓励与关心,能够防止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激励教育的应用

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通过创建激励情景,在《四季》一文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及学生的好动特点,让学生在读文章时可以自主地加上动作,提高注意力,增强学习主动性,并且深刻体会文章中“挺”“弯腰”等几个动词的含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说说对春夏秋冬的认识以及最爱做的事情,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表问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保持鼓励期待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持鼓励期待的心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例如,在实际课堂中,笔者班上有一位女学生,性格乖巧,但很少主动回答问题,由于过于安静很容易被忽略。当她被问到“雨点是怎么来的”时候,只是涨红着脸。此时我对她进行引导,对她抱以期待的心理。她小声地说道:“是不是太阳公公哭了”?在老师的肯定下,这位学生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发表观点。

总之,采用合理的激励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激励观念,时刻对学生保持期待心理,使教学过程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明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师,2010(17):10.

[2]周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0(2):62.

[3]谭华芳.对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初步探析[J].未来英才,2014(11):169.

上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的方法探讨 下一篇: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