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效益栽培技术研究

时间:2022-04-11 04:17:47

大豆种植效益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

中国是大豆种植的主要国家之一,同时大豆也是我国农业经济中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大豆富含蛋白质等多种维生素,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在食物制作、油料加工行业,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本文将针对大豆种植效益的提升以及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大豆;种植效益;栽培技术

1引言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的威胁,大豆种植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种植大豆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大豆的产量,使大豆在种植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丰收并卖出更高的价格,本文将基于种植效益的角度对大豆栽培技术及运作模式等进行研究。

2大豆种植分布情况及栽培基础条件

2.1大豆种植的分布情况

我国是世界大豆种植的重要国家之一,在国内大豆种植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他们主要是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及四川盆地。由于东北地区素有黑土地之称,在肥沃的黑土资源中种植的大豆个个都是颗粒饱满、营养丰富,所以在质量方面以东北平原大豆居首;不过,在种植面积方面,则主要以四川盆地以及长江下游流域为首。

2.2大豆栽培的基础条件分析

首先种植大豆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下进行种植。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比较适合种植大豆,这就导致了各个地区分别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并且,根据大豆生长周期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其等级的划分也存在差异。面对不同地区的实际种植状况,大豆的种植也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种植方式。

3使大豆生产效益提高的栽培技术

3.1种植大豆应以因地制宜原则为主

由于区域气候、土壤等差异的存在,大豆的种植需要根据当地土地的种植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进行种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通过轮作种植的方式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生长的状况。大豆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可以与花生、玉米等不存在冲突的农作物进行轮作种植,从而使土地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其次,还可以对土壤内部的有机质成分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复合肥料及化肥的使用,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3.2对种植大豆的品种进行精选

为了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选择优质品种的大豆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始推广种植优质大豆品种,但是它推广及覆盖的范围比较小,没有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种植,且该品种的大豆种子数量较少、价格昂贵,阻碍了其在市场的流通。所以,相关部门应对大豆的种植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完善原始布局。然后积极的引进国外优质大豆品种,勇于进行实践种植,通过科学手段培育优质品种,提高大豆的产量。第三,应积极推广区域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方法,通过加快大豆种植的速度,增加大豆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实现区域化种植、收割、运送、储存等流程,提升大豆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并根据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对各个环节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大豆的市场适应性。

3.3遵循并坚持科学合理的栽培原则

选择优质的大豆品种固然重要,但是做好栽培种植的处理也十分关键。首先在进行种植的时候要合理密植,确保全苗壮苗:剔除病、杂、劣粒,要求发芽率在85.0%以上适时抢墒造墒,力争早播,播期控制在6月15日以上确保合理密度,夏播保苗211-2-4万株/hm2,实行宽行密植,单株留苗,行距掌握在40-50cm,要让每根豆苗充分吸收土壤、阳光、水分等养分。其次是合理运畴肥水:改变多年农民种植大豆不施肥的习惯根据我们的试验,大豆施用种肥磷酸二钱1501-225kg/hm2,开花、结荚期追施纯氮30~45kg/hm2白勺氮肥,自大豆开花起,结合其他药品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每lOd喷1次,连喷3次。最后对豆苗进行防病、杀虫、杀鼠、除草等护理,运用适当的农药防治大豆的病毒病、紫斑病、毒霉病等,杀死大豆食心虫、食叶虫等,针对各类型的杂草喷洒对应的除草剂,对于防治老鼠啃食大豆果实的情况,则可以在田埂挖洞放适量老鼠药。

3.4重新建立大豆产业化的运作模式

直接从田地里收割的大豆出售的时候其价值是有限的,这种做法不可能提高他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使其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大豆产品进行必要的深加工就成为了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建立一种公司-基地-农户三者相互关联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通过政府的指引以及政府的辅助,将更好的培养并扶持大量的大豆深加工企业的建立,使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模式集团化成为现实。作为收购及加工公司,必须与农户建立友好、信任度高的合作关系,并依靠大豆生长基地为纽带,积极的为农户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指导,辅助农户进行大豆的种植,保证大豆的收益以及产量得到必要的提升,并为大豆的销售提供一个稳定且长久的市场空间。另外,农户需要合理经营田地,确保像收购公司提供的大豆属于优质产品,从而保证相关公司产品加工的质量,使双方最终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如果仅仅通过市场的基础调节功能对大豆产品进行控制,任由市场发挥自身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必然会影响大豆产品的销售以及推广。所以,国家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宏观的调控,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益,例如说发放大豆补贴基金、对大豆的进出口数量进行控制、推广并更新新的大豆种植技术等。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对市场大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分析,并将其通过合理的梳理以及分析及时的发放给相关企业以及农户,让他们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的对现实的大豆种植状况进行调整,引导他们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决策,通过这种干预方式的介入,将有效的提高农民在种植大豆及大豆数量方面决策的准确性,同时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为企业参与国际大豆的定价权提供了保障。

4结语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实际地理状况、土壤气候等条件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大豆高产种植的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科学手段选取优质种子进行种植,并通过配合合理的栽培技术的方式,提高大豆的产量,使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作者:邸树峰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徐柏凤,王忠萍,宪.大豆栽培种植要点简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23期.

[2]周松影.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北京农业.2015年08期.

[3]喻萌萌,佟山.大豆不同栽培模式的技术特点与经济效益分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上一篇:浅析蜜蜂养殖技术 下一篇:高寒地区燕麦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