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科技创新瓶颈 发挥高校服务潜能

时间:2022-04-11 02:18:59

突破科技创新瓶颈 发挥高校服务潜能

3月26~28日,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在重庆市召开。来自教育部、地方和182所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的3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大计。重庆市吴家农副市长到会并讲话,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建设部、中石油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应邀围绕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做了9场精彩报告,与会代表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

作为一年一度的“例会”,能“吸引”如此众多的“目光”,缘于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也表明了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积极推动高校科技工作走出“象牙塔”,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决心。

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科技在国家总体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这给高校科技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十一五”开局之年,高校科技战线的全体同志不辱使命,囊括了体现我国科技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三项一等奖,取得了众多标志性成果。经过共同努力,高校在加强与企业合作,服务地方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又迈出了崭新的步伐。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还有许多瓶颈有待突破。比如,国家对高校科技投入长期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设施的改善、研究队伍的优化以及原创性成果的产出等各个环节;高校创新环境亟待优化,由于缺乏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加上评价考核指标不合理,导致高校教师不能潜心于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创新性研究,直接影响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更为直接的影响是,由于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独立科研院所和企业相比,高校相对分散的科研组织虽然在自由探索研究方面存在优势,但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高校科研力量分散,整合度不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些瓶颈如不突破,必将掣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高校服务潜能的发挥。

针对此情,高校应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投入,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打破科研组织间固有的交叉“壁垒”,增强学科间,院系间,乃至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充分转化为培育和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胜势”,以满足集成创新和时展的需要。

高校只有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产学研结合、提供社会服务中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寻找科研课题,尽快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主动为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服务,才能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发展。

上一篇:炼油分离过程大型化关键技术 下一篇:关于技术转移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