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时间:2022-04-11 09:55:04

我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只有这样,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才会开得更加娇艳。

一、充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这是时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学生们在仿真环境下感受、理解知识的内涵,进而为其建构稳定的知识基础创造了条件。过去,我一直以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近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我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更有魅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特别强调和重视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课程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媒介,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传统的古诗教学,就是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抄写背诵,兴味索然,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古诗的情绪。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画设计,音像剪辑,粘贴组合,呈现鲜活的图画、动画,文采飞扬的文字、情意隽永的音乐,增强了趣味性、感染力,无疑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给学生开辟了一方乐土,使他们产生了投入学习的极大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学”,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一个成功的教师应当善于把学生发动起来,借学生的脑子,借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在信息海洋中撷取“一瓢、两瓢”,甚至更多的知识水源,通过设计、创新、重组一些文字层面或道德领域的课堂读写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尝试做个课堂的“规划者”,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合作、竞赛、自纠、互助等,让他们在不断的交流中提升认识的水准,陶冶自己的情操,发展自己的技能。例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特地在讲读诗意之后,布置学生自己设计一堂“诗词赏析课”,让他们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内容,然后由科代表进行审核、遴选、整合,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力求声情并茂,体现出这一伟大人物的大手笔、大气概,学生跃跃欲试,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甚至自己制作课件,还把有关的几次战役的片断也搜索出来,还有的同学找到一些中国古乐曲,大家群策群力,所找的资料相对齐全,终于,这堂由同学们直接参与的赏析课如期进行,学生朗读情感适度,课堂上气氛浓烈,展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对的了解更加深入。下课前,老师又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我心目中的》。第二天,学生交上的文章显得更厚重了,对历史感、责任感、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的评价更显客观、公正。

五、运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鲁迅的作品,到初二上半学期为止学生就已经学过两篇他的文章,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渡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

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代替传统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媒体如黑板、粉笔等趋势,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粉笔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任意增删,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会有忽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如果借助粉笔和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

不能代替必要的讲述。计算机操作代替讲述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虽然也有学生与计算机对话的过程,具有趣味性、动态性、交互性的特点,而且色彩鲜艳,画面精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缺少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显然对学生的语言不利,无法弥补人文境界和语用环境的缺失。

总之,我认为才,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老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秀,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转型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上一篇:贯彻新课标理念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略谈小学语文课堂巧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