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4-11 08:04:05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体育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体 育人才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当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创造意识, 提高创造能力,改革体育教学。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4-0028-02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是否能全面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也是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的 关键 。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对 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研究甚少。本文旨在将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为体育创新教育的全 面实施提供参考。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育是一种阶段性的活动,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重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多元 性,但主要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教育。创造能力的教育主要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 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见表1)。

那么,什么是创新意识呢?

心理学研究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创造个性包括 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幻想、敏感性、幽默感等;而发散思维则是 指学生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主题向四周辐射的积极思考和联想。

具体结构图如下:

从创新意识的构成可以看出,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 个性和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全面、全体和自主性。全面性是要使学生得到 全面发展;全体性是指教育要针对所有学生;自主性是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结 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多种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按自我兴趣、爱 好和社会需要来选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给创新教育做好准备。

2.改革教材内容,重构教材体系

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高校体育教材的编写应根据学生 对体育锻炼的需要,其体系应从健身、娱乐、休闲等角度加以考虑,多选择一些难度小,易 展开,趣味性强,融健康、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项目。

3.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营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如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经过长期的演练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所以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中主要是进行模仿 学习。各种各样的游戏和对抗性的比赛能给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意识是行动 的先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4.强化课外体育,扩大锻炼领域

从事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对体育课起到互补和延伸作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体 育 知识、技术、技能得到消化。由于课外体育是学生自己担任主角,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一 般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 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

5.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学生陶冶性情、磨练意志、塑造自我有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 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 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从中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同时,还要重视校园 环境建设,建设一些优美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促进创新教 育的发展。

6.调整考试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一直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因素,过分重视考试的结果和 固定的考试形式一直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改革传统考核与评价的方法,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考试方法,不硬性规定考试项目。术科以学生自选项目为主,主要 针对学生学习前后的具体情况来评价给分;理论以作业的形式,学生自选相关的体育专题随 意进行创作,然后根据文章的价值、意义、深度等做出适当的评价,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 实实在在的提高。

二、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行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离不开创新。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 创新。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了解和审视传统体育知识、探索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创新 意识,教师还要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来感召学生。

1.思想的创新

如发展娱乐性体育和健身性体育是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 念的体现,也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

2.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

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达到在教学过 程中“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运动 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去创造更合理更完善的技术动作;可以用发现法教学来不断 刺激 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活动的兴趣;用学导式的教学法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统一起来, 使学 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养成自我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 。应改变以往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教师可以只说明活动的目的、要求 , 安排一些小型比赛,由学生自定规则,相互裁判等等,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掌握裁判技 巧,培养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重视创新方法的传授和体育理论课的作用

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是学生 创新意识构成的两个主要方面,创新意识的其他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对体 育知识和体育项目的充分了解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理论课可利用自 身独特的优势,以图片、幻灯片,、录像、VCD、电脑软件等高科技教学手段形象而生动地 阐述体育基本知识、专项理论和体育娱乐欣赏等内容;也可以利用VCD、电脑软件等手段对 一些社会上比较流行而学校没有条件开展的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体育项目进行介绍 、 学习和模拟;还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男女学生对体育文化需要的差别,灵活地进行教学,给 男生讲解NBA、国内足球联赛、欧洲联赛等,给女生讲解健身、美容、减肥、形体训 练 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性的发展,使创造能力迅速得 到提高。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时代特征,对各个领域的人才提出了应 具备 有“创造能力”的素质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这一要求,把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主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具体包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大力营造创新环境, 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在理论课中重视创新方 法的传授;改革和调整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考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 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国辉,等.21世纪大学体育的创新教育[J].体育文史,2001(1).

[2]张云龙.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0(2).

[3]赫平家.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J].辽宁体育科技,2001(2).

[4]刘青.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

[5]韩丹.论21世纪我国的体育创新[J].体育学刊,2002.

上一篇: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中文系语言类课程激发学科兴趣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