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文化教学与外语创新教育

时间:2022-10-03 12:39:48

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文化教学与外语创新教育

摘要: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 力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具有同步性 、互补性和兼容性;语言文化教学是施行外语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4-0044-02

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这已经成为 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共识。同时,人们已普遍开始对高校外语教学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 识,即外语教学必须将传统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完成培养具有跨文 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的使命,最大限度地达成现代高等教育的既定目标。

一、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外语教学中进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主要受三大因素的推动:一是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突破了“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模式,改变了人们“就语言而教语言”的传统做法;二是语 言与文化研究及其相互关系受到普遍重视,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语言及语言教学特征的认识 ,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文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理念;三是外语或第二 语言教学理论的普及和深化,使人们对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得和习得已成为语言学得和习得 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文化教学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文化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文化教学通过所学语言本身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语言获取所学语言国的人文 、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社会传统、民 族习俗、社交礼仪以及民族心理、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传统观念等一系列知识,从而优化 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如在讲解句子“The man who watered his flowers after a good rai n is carrying coals to Newcastle”(那人雨后浇花,真乃多此一举)时,让学生了解:Ne wcastle(纽卡斯尔)为英格兰东北部的工业港市,盛产煤,素以煤炭出口闻名,常用“carrycoals to Newcastle”比喻“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又如在原苏联,香烟非常便宜,你 可直来直去地向陌生人要烟;而在英国,香烟非常贵,即使向朋友要烟,也常常要用间接言 语行为。在西方国家,问别人的体重除了在医院里医生问病人外,这一信息只能通过非常迂 回的方式才能了解到。

2.文化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

文化教学致力于外语教学交际文化各因素的揭示,给外语教学注入诸如语构、认知、语用等 交际 文化知识,以及体态语、社交礼仪、交际环境、交际方法、交际态度等方面的非语言文化知 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生成。尤其是语言文化因素的教学,使学生在解决 说什么的问题后进一步提升其语言的实际能力,防止和克服社交语用失误,以及因不了解谈 话双方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有效解决怎么说、怎样说更得体的问题。此外 ,文化教学还可以解决话语行为的准确度问题,并对交际模式的选择、话语结构的优化、个 人言语行为的提高也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英语中常用的please 一词的使用场合问题就是一例。人们往往认为please的意思就是相对于汉语里的“请”, 但英语中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就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 you”,对女士可说“Lad y/Ladiesfirst”。

3.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悟力

文化悟力是透过语言的外表对语言所反映的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 会经常听到学生说“我的听力不好”、“阅读能力差”、“记不住单词”等等。实际上,一 个人能否听懂 一段话,读懂一篇文章和有效地记住所学的外语单词,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听、读以及记忆的 能力和技巧。这里有一个重要和十分关键的因 素――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悟力问题。显然,文化教学的性质恰恰是以培养文化悟力即社会 文化能力为出发点和归结点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能 力,而文化悟力本身就是一种交际能力。所以,培养文化悟力亦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前 者是后者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例如,有时学生会碰到这样的句子:“You chicken!”He cri ed,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或The stork visited the Howard Johnaons yester day.如果不知道此处chicken指“懦夫,胆小鬼”,不知道a visitby the stork指“孩子 诞生”,而用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式就无法理解这两个句子。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悟力对学习 语言的重要性。

4.文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外语必须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而动机又源于学习兴趣。但是,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对 此似乎还缺乏深度的认识和实践。尽管我们可以向学生灌输诸如英语词汇丰富、历史悠久、 语言优美等正面的东西,但在人们更讲究现实的当今社会,这种说教和引导就显得有些苍白 无 力。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即通过学习本身和知识内容引起的兴趣就格外重 要。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将趣味性贯穿于整个教 学过程中,就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和无意注意。文化教学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都 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就词讲词或就话语论话语,不局限于对语言 材料作机械的、枯燥的解词释义,而是透过语言看文化,通过所学语言学习了解其中的民族 文化语义,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阅读中见到McCoy一词时,我们作了 如下说明:McCoy源于Norman Selby(诺曼•塞尔比),20世纪20年代他是美国的拳击手,以K id McCoy的名字在拳击场上大显身手。一天晚上,他穿着夜礼服到酒吧去会朋友,一醉汉对 他出言不逊,并伸手一把抓住McCoy。McCoy心平气和地说他是McCoy,劝醉汉放开手。那醉 汉不信,硬是不肯撒手,McCoy怒击一拳,打中醉汉下颚。几小时后,醉汉醒后发现自己胸 部有一张McCoy的名片,他喃喃自语道:“Heis the real McCoy.”后用the (real) McC oy比喻真货、出色的人或了不起的经历、成就等。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再能 通过 例句“Those paintings are copies,but this one is the McCoy”(那些画是赝品,这一 幅才是真迹)和“Marathons are the real McCoy---these little iogs are no challengeat all(马拉松跑才是真玩意儿,这些慢跑根本不算回事)”加深理解,效果会更好。

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助于调动教 师授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停留在词形变化、遣词造句、语法结构等纯 语言知识范畴,而是与教授语言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步进行,这就使教学内容和形式由原来 的枯燥、单调转向生动、丰富、趣味盎然,从而激发起教师教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就其教学形式而言,外语教学必然有其既趋同于又区别于其他教育学 科的种种特征。首先,它是语言教学,具有与其他各种语言教学相同的一般性质;其次,它 又是非母语教学即第二语言教学,具有与母语教学不一样的性质特征和特点,那就是跨文化 的性质和由此带来的种种差异。这就决定了外语教学同时具有了性质的双重性、特征的双重 性 和过程的双重性。显然,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是第一位的,语言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 本体的性质”:它既是教学永恒的基点,又是教学不变的主题,还是教学根本的出发点和归 结点。而文化教学则是外语教学的特有形式,并不具有一般语言教学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它 在外语教学中属于第二位或次要的或“辅助的性质”,其实施归根结底是为语言教学的根本 目的服务的。大量研究成果和实践证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具有同步性、互补性和兼容性 。

1.同步性。一方面,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在第二语 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第二文化的教学;另一方面,语言学得和习得机制与文化学得和习得机制 是 协调一致的,同时共进的,即我们在学得和习得第二语言的同时,也学得和习得了该语言所 包含的文化。当然,先决条件必须是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相应的文化教学。

2.互补性。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的。离开了语言教 学,文化教学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而脱离了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其教学内容枯 燥而无法激发学生应有的学习兴趣。仅传授语言知识而不进行相应的文化知识教学,培养的 学生充其量不过是只拥有语言能力,而难以具备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教学是文化教 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文化教学又反作用于语言教学,拓展语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效 地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3.兼容性。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文化则是 包括符号文化在内的“人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兼容,又相互 制约,不可分离。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达成,必须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起来。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只有把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合二为一,或寓文化教学于语言 教学之中,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完全的教学。

三、语言文化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外语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用人单位在使用中必然关注两方面的能力:一是 适用性、应用性,二是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必须 实现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变:(1)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设计上基础课应由专科的“ 必需、够用”为度转变为基础扎实、增强后劲;(2)在知识面的把握上由专科的宽窄结合向 专业知识面广、提高适用性转变;(3)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由实用型、岗位针对型向应用型 、适用型转变,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4)适应社会需求,由单一素质培养转变为综合 素质培养。

21世纪所需要的高级外语人才绝不是单一学科或单语种的。在外语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是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上的集中体现。

实践证明,语言文化教学是施行外语素质教育较为有效的、经济的途径和方法。其理由有以 下三点:

1.语言文化教学是外语素质教育的基础。语言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这样才有可能促进其发展创新思维,达到“ 人格成长”的完美境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化教学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智力的开发和人格的成长等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2.语言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语言文化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移入,有效地克服和防止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干 扰,实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目的。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外语综 合应用能力,即提高其语言素质和相关的文化素质。

3.语言文化教学是实现外语素质教育的机制。采用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并 举以及跨文化交际模式后,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文化错误,消除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误 解等,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任务和目 标。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钟启泉.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1999(5).

[3]李勤.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外语教学的主旋律[J].外语学刊,199 9(2).

上一篇: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策略 下一篇:西部民族地区高等美术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