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4-11 05:29:02

电子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对结肠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结肠息肉178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治疗后30天进行随访及复查电子结肠镜。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结肠息肉内镜治疗中的一种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有效、安全,痛苦少,耐受性良好的技术。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术 内镜 治疗

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非接触性电凝固方法,经离子化气将高频能量传送至靶组织,该组织表层可获有效凝固,从而起到破坏组织和止血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我院2005年3月~2005年12月间应用该技术治疗结肠单发及多发息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78例均为门诊和住院检查治疗患者,其中男103例,女75例,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结肠多发息肉147例,男87例,女60例,因腹部不适、腹胀、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原因就诊。息肉形态多为广基隆起,病灶直径

方法

使用山东玉华公司生产的YH300A氩气高频电刀,电凝指数为A35,氩气流量为2.4L/min,功率设定为30W。电子结肠镜FU JINONWC450-ER。

术前病人准备:术前24小时进无渣饮食,手术当日禁食,术前4小时以25%的硫酸镁150ml清洁肠道。对于老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行常规检查心电、血压、出凝血时间及血常规。对病人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术前氩离子凝固器准备:接通电源、连接电极片,打开氩气刀的氩气钢瓶阀门,注满氩气并检测氩气流量及测试喷笔有无氩气泄露。术中:在电镜直视下观察病灶,经内镜活检孔道捕入氩气刀导管,导管伸出内镜前端,至病灶上方0.5~1.0cm处,踩灰色标记的脚控制开关,根据病灶大小、性质、部位控制使用时间,一般以每次1~3秒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APC治疗后病灶表面泛白、泛黄,甚至出现黝黑样改变,病灶经APC治疗后,周边黏膜出现肿胀充血,继而凝固蒸发而出现组织固缩和塌陷现象。一般以内镜下整个病灶灼除为止,术后产生无味烟雾,操作过程应抽吸腔内烟雾,以免影响视野和治疗进行。APC为非接触性治疗,无探头粘连等不良现象。术后注意:术后常规禁食24小时,可给予补液、抗炎治疗。少数患者术后有腹部胀气的不适,大多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腹胀明显者可给予肛管排气,进无渣半流饮食3天,所有病例治疗后30天随访及复查内镜。

结果

肠息肉病灶直径

讨论

氩离子凝固术(APC)通过氩气离子化,将能量由探头传递至组织表面,致组织凝固,清除病理组织。内镜下氩气刀治疗的最大的优点是凝固深度的自限性,由于组织被凝固后形成高阻抗的薄层,氩离子气将自动转向阻抗低的未凝固区,这一效应使得APC的凝固效果具有相对均匀,不易破坏深层组织的特点,一般不引起穿孔,其次是氩离子束可以自动导向需治疗的组织表面,而不一定是氩气流的方向,也不一定是喷头所指方向,它可以进行轴向、侧向和自行逆向凝固。对息肉病灶的处理有独特优势,尤其适合较小的、广基的息肉或腺瘤,较大的息肉在经圈套器圈套切除后,残留组织可用APC治疗,根除病灶并有效止血。APC治疗后少数患者有腹部胀气的不适,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APC治疗的禁忌证:大出血伴休克,或消化道积满血液影响视野;合并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欠常的全身性疾病。

APC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适应证广泛,已成为广基结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上一篇:复方氨林巴妥注射液过敏反应2例报告 下一篇:射频消融联合云南白药及土霉素治疗宫颈糜烂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