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问题探究

时间:2022-04-10 02:43:32

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问题探究

一、引言

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另外,《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也列明了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成,共分为四类十项财务指标。随着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科学评价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依据,为高校总结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提供了数据支持。因此,在新形势下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好高校财务指标的分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结构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高校财务分析应当全面反映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及通过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但目前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尚不完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财务分析一级指标与财务分析二级指标组成。具体来说,财务分析一级指标由预算管理指标、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支出结构指标和财务发展能力指标等组成。而一级指标下分设了十项财务分析二级指标,分别是: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人均基本支出、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上述财务指标过于简单、概括,并不能具体、完整与全面概括高校事业发展及财务状况。此外,已有的财务分析二级指标也并不完整,例如缺乏成本管理费用等二级指标。因此,由于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不完整,容易导致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片面性,难以找到影响高校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缺乏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 由《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高校实施绩效评价重要依据及评价手段,但目前高校的财务分析指标只能单独反映高校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高校的总体财务状况及事业发展情况,因此必须运用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将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偿债能力、内部管理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对高校财务状况及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做好高校财务分析及有关绩效评价工作。只有将综合的财务评价方法应用到高校财务分析中,才能全面地揭示和解决高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发挥高校财务分析的作用。因此,由于缺乏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致使高校财务分析结果只能单独揭示高校具体的运行情况,不能综合反映高校的整体发展情况,影响了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效果。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标准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仅列明了高校财务分析二级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并无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在对高校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时,计算结果没有参考依据,高校财务分析指标结果没有标准进行参考、缺乏衡量的标准,无法对高校某段时期的发展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导致高校的财务分析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才能发挥其财务评价的作用,分析结果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高校财务分析的制度保障。

三、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完善对策

(一)增设相应的高校财务分析三级指标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已有的财务分析指标并不完整,过于简单,不能完全达到高校财务分析的要求。因此为了全面反映高校某一时期事业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应在已有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增加反映高校有关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分析三级指标。具体来说,在增设相关的财务分析三级指标时,应注意到:一方面要明确高校财务分析指标的设置要求,即建立完整的高校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应满足如指标要素齐全适当、主辅指标功能匹配及满足多方信息需要等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明确增设高校分析指标的具体名称和内容。笔者认为,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有关“资产”、“负债”、“净资产”及“收入”、“成本费用”的含义及有关内容,增设相应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三级指标(表1),可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高校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及发展情况。

(二)选择适合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 综合财务分析方法一般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利用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分析评价被评价单位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高低。而沃尔比重评分法则是在对比率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确定标准值跟权重,并判断被评价单位的相应指标是否正常。由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只适用于企业性单位,不适用于非企业性单位。而沃尔比重评分法是比率分析方法的延生,只要确定好适当的标准值跟权重,则可适用于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具体来说,将沃尔比重评分法具体应用到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应包括的基本步骤有:确定及分配各财务指标权重;确定标准评分比率;计算出各项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对各项财务指标计分并汇总综合分数;对高校财务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的具体权重及各项目的标准比率。由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没有明确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方法,因此,在确定高校各财务指标的具体权重方面,一方面可以由地方政府或主管高校的行政部门按《高校学校财务制度》有关绩效评价的要求,并结合当地高校的发展情况,通过制定如《XX省关于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实施管理办法》等手段,统一明确高校财务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甚至三级指标的权重及各财务指标的标准比率;另一方面,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管理及发展的需要,确定本高校财务指标的权重及各财务指标的标准比率。例如在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系统权重方面,高校可参考有关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权重确定方法,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确定本校的预算管理指标、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支出结构指标和财务发展能力等指标的具体权重比例;而在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标准比率方面,高校可按《高校学校财务制度》算术平均的方式,计算出近年来高校财务指标标准比率,并通过相关部门研究与讨论,最终确定本高校的财务指标标准比率。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可根据单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对高校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调整相应的权重,使得各项财务指标的权重更加合理、有效。

其次,为避免个别财务指标异常对评价结果造成不合理的影响,在对每个单项指标进行评分时,应分别规定相应指标的上限和下限。高校进行财务评价时候得分不得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例如,若某一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标准得分为100分,上限按照正常评分值的1.5倍计算,下限按照正常值的0.5倍计算。则该高校正常得分区间为50~150分。实际操作中,上限区间和下限区间的制定方式可参照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的具体权重及各财务指标的标准比率制定方式,由相关主管部门或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制定。

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标准。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清晰和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高校财务评价得分进行具体划分。以前述为例,可在高校正常得分区间50~150内规定4个评价标准:其中可划定130~150为优秀;100~129为良好;80~99为合格;50~79为不合格。通过计算,得出高校财务评价总得分,将其代入相关得分区间即可得到高校财务评价结果。

(三)注意克服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高校财务分析体系中使用的财务数据都是已发生的财务数据,对于预测未来高校财务状况发展及事业发展情况存在先天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缺乏非财务指标,容易导致对高校进行相关的评价不够全面。为了克服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的措施:首先,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必要时可考虑市场价值或重置价值。同时还要全面考虑货币时问价值、通货膨胀及物价变动的风险,并考虑对高校连续多年的财务资料加以研究,注重现在与未来、计划与实际等方面的关系,选择合理的对比依据。其次,应坚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设计出相关非财务指标,如高校各种教学、科研及学生获奖数量等非财务指标,进一步丰富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容,坚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全面揭示和评价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提供全面、立体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最后,应加强检查与监督,通过建立高校财务制度分析检查与反馈机制,为全面做好高校财务分析评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全面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尤其是高校财务分析及相关的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在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指导下,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财务与非财务分析指标,通过丰富和完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选择适合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评价标准,为评价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情况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努力克服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必能为加快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能量,为高校的飞速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海丽、曾繁荣:《基于改进DEA方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21期。(编辑 向玉章)

上一篇:国际化要稳步进行 下一篇:经济号船长和水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