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记忆

时间:2022-04-10 12:44:36

赏石——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华大地赏石之风呼啸而起,十年之间,刮遍了神州大地。参与之众,甚至超出了其它各个文化艺术门类,成为人数最多的群体,人们不禁要问,这种现象为什么没有在国外发生,而偏偏在中国大陆出现。答案有很多,但要了解最根本的原因,首先要了解早期人类的过往史。

赏石文化我认为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先祖石头工具的发现与使用,使远祖主动迈出了脱离动物的第一步。由于本能的审美意识,一些色美、质坚、晶莹、温润的石头在工具制作中突显出来,这就是后来被古人称之为玉的石头。古人这种赏石,没有确切的考证,但这才是真实的先祖赏石的滥觞。

赏石的第二阶段是由美石制作器物。早期的玉器制品,并不是杜撰出来的所谓灵石、圣物。红山文化考古发现,玉猪龙、玉羊、玉鱼…..,这些配饰品与原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赏石文化的第三、第四阶段:殷商、商周礼器时期。

大自然物象就是日、月、星辰,蓝天笼罩着无垠的大地。在长期对大自然观察后,以直观外推式的思维方法,使古人萌发了“天圆地方”的概念,产生了“先有天地,然后有父母、然后有子女”的认识。所以,珍贵的玉器就成为古人勾通天、地父母,祈求护佑最好的奉献物。玉器在商周不但成为祭祀品,而且成为了权力、等级,财富的标志物。

赏石的第五阶段:儒家学说的出现,给予玉器以真正的生命。

周取代殷商,提出了“以德配天”的伦理价值观,所谓“天不变,道也不变”。天就是道,与人德相匹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他教育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比德如玉”他是第一个把玉和德等同起来用于人,而使玉人格化的人。因为中国传统赏石的核心价值就是德。你看,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养兰、观鱼、赏石…..哪一样艺术不闪耀着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光芒,无不成为每朝每代士大夫阶层的共识。

赏石文化的第六阶段:自成体系的文人文化。

传统赏石从泛赏石中独立出来,形成气候,为众多文人所接受,自成一个艺术流派,应该是北宋。宋朝士大夫阶层赏石蔚然成风。这里有两个原因。

泸州长江石的观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史于北宋,黄庭坚到泸州曾游百子图,文人聚会,“曲水流觞”。泸州知州王献可曾赠黄庭坚以文石,黄庭坚为答谢赋诗一首:“南极一星天九秋,自埋光影落江流,是公至乐江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此后长江石成为泸州历代官员、雅士案几之物。宋朝文化的发展也得益于宋徽宗醉心于书画,兴花石纲,上行下效,为赏石营造了一个很佳的艺术氛围。

另外,一大群文化人从玉石文化中脱离出来,转向了极为普通的石头,扩大了赏石品种的范围,同时拓宽了赏石的文化视角,他们以石之风骨,喻人之精神,一改玉之精美、晶莹、温润,提出了赏石的“瘦、皱、漏、透、丑….以外丑而喻内美。此时的石头,已经成为心的载体,潜意识的宣泄。以此方能窥见其这一群体以道德作为艺术的核心价值,人格物化,物我两融的艺术观,此为传统赏石自成体系的原因之二,同时也成就了现代赏石。

赏石文化的第七阶段:现代赏石。

“旧时王谢堂前燕”,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赏石,走出了士大夫阶层的庭园,成为“下里巴人”的普通艺术。现代赏石虽然传承于传统赏石,与传统的诗、书、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但由于赏石品种的不断增多,赏石文化视角的不断扩大,现代赏石也脱离了传统赏石的窠臼,给我们展示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以泸州的现代赏石为列,由于泸州是长江石的富集地,有着久远的赏石文化传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热了起来。泸州长江石得到了台湾地区赏石同仁的青睐,实事求是的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台湾地区的赏石曾一度领先于大陆,因此推动了泸州赏石文化的发展,现在泸州的赏石人从审美视角、文化视觉出发,总结出了长江石的形、质、色、纹、图、意、稀、奇、名、座、体、全、多方位的观赏方向,为长江石文化的发展,不断的探索着、总结着。

从早期赏石审美本质开始,到现代赏石又回归到赏石审美本质的原点,说明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现代赏石也只不过是对远祖赏石的回归与认同,也算是对远祖艰难历程的怀念吧!为此,填首《山坡羊》一舒感叹:“石分人猿(缘),挥别冥顽,古今变人都艰难。步蹒跚,手难闲,浴风沐雨万千年,酸甜苦辣相交缠。生,石不言,死,石不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悦之者”。其实,赏石又何曾有什么特定目的,赏石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对美的赞赏,是对心的愉悦,同古人一样,是为了“好生”与“乐生”。

上一篇:基于UC3842的双折射测试仪可调直流电压源改进... 下一篇:基于RS232实时在线多点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