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中国古代山水画之发展

时间:2022-04-10 09:45:06

管窥中国古代山水画之发展

【摘要】: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远在西周时期就作为装饰图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魏晋时期开始成为绘画描绘主题,中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各个历史时期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留下了丰富的魂宝。

【关键词】:山水画;萌芽;发展;画派;风格

【中图分类号】G622

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远在西周时期就在帝王的冕服、玉器的装饰纹样中就已经出现,但这些都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山川形象作为人物画的装饰背景出现在画面之中,如汉代的画像砖《煮盐图》画面中山的形象占据了大半空间,但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并不是山,而是制盐的过程。直至魏晋时期,山水的形象才由背景变为主题,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中国画坛。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做的《女史箴图》中出现了结合完美、表现真实的山林、鸟兽等元素,画家以俯视的角度用丰富的线条来表现山峦的变化,创造了山水画的表现基本技法,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崇尚老庄清淡玄学的兴起,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激情等因素使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勃然兴起,以老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玄学造就了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审美观,并出现了一批擅长山水画的画家和山水画作品及第一批山水画论文,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发现一幅当时的山水画作品,但我们从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这两篇重要的山水画文献中,可以体会到当时山水画发展的水平。宗炳的"畅神说"及王微的绘画观点不谋而合的强调了主客体的融合,自然与精神的合一,这些理论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以较完备的表现技法和系统的理论登上了画坛,顾恺之、宗炳、王微等画家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先河。

隋唐时期山水画在南北朝萌芽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展子虔的《游春图》被张彦远誉为"唐画之祖",此画在透视关系上不仅表现出了空间的一般关系,也注意到了空间的深度,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同时该画在表现技法上也极具特点:山以单线勾勒,填以青绿,用笔工整,傅色浓烈深沉,为唐代青绿山水画一派开了绪端。盛唐以后经过一批艺术家的推波助澜,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派和以王维、王墨、张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画派,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继承和发展了展子虔一系画风,他们的画对后世青绿山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代都有追随者,被后人推之为"北宗"或青绿山水画之祖。王维继承了吴道子画派画风并创造了"破墨山水",强调水墨在山水画中的重大作用,把水墨山水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被后人推崇为"南宗"之祖。中国的山水画发展至唐代终于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从此,大河奔流,滔滔不绝。

五代及两宋时期,山水画家辈出,但由于眼光所限,人与自然的那种娱乐亲切的牧歌式宁静成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基本音调,五代的荆浩、关同、董源、巨然几位山水画大师在继承传统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各自对山水气势的体悟,北方画派代表荆浩、关同的画构图巍峨,画风雄浑,同时,荆浩所做的《笔法记》为后世山水画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南方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所画山水山势高耸,但结构圆浑,布局宏大,无雄奇冷峻之感,画面浓淡交错、点线并置,画面具有内在的韵律之感。五代时期南北两派的这几位画家对后世绘画影响巨大,其山水画艺术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传统为后世艺术家所继承和发扬。宋初山水画以李成、范宽、关同为主要代表,这三家皆师于荆浩,注重师造化,后人概括说:关同峭拔,李成旷远,范宽雄杰,足以见得他们在山水画上取的巨大成就。北宋统一全国后,中原画派为主流的北宋山水画融进了新的江南画风,出现了以郭熙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郭熙初学李成,后师各家及自然,创造了自己雄壮、深远的绘画风格,他所著的《林泉高致集》是我国画论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强调在绘画中表现山水在不同季节、气候下不同的面貌。徽宗时期又有一个新的画派异军突起,即"米点山水",首创人米芾,他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不拘于形色的勾皴点染。他的儿子米友仁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画法,并有作品传世。北宋中后期,一些山水画画家为了迎合宫廷的欣赏趣味,创造了典丽的青绿山水画,是青绿山水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典型代表画家有"大青绿"王希孟及"小青绿"赵伯驹等人。南宋时期虽国家偏安一隅,但绘画艺术的繁荣仍不亚于北宋,特别是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一角半边"的山水画新风,对后世山水画影响极大。总之,北宋山水画画风雄浑、深沉,崇高胜;南宋山水画以秀丽、工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领千秋。

元代赵孟开启了文人画的新风,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继其后,他们主张书法意兴,以书入画,追求笔墨情趣及诗书画印的全面结合,确定了中国文人画的艺术风格,从此中国文人画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画坛的主流。明代山水画出现了以崇尚刘、李、马、夏的院派,院派绘画笔墨苍老,简练而规整,多用水墨,略施色彩,代表人物有戴进、吴伟等。明中期,"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且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风格的形成。由于社会思潮的倒退,清代绘画领域仍以文人画为主流,清代初期,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是四位姓"王"的画家,称为"四王",他们继承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而更重笔墨的倾向。但他们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把古人山水画的元素搬前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经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却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清代初期的山水画代表还有被称为"四僧"的四位和尚,即、石涛、残和弘仁。的山水画开始学董其昌,但亡国之后与董其昌的绘画趣味完全不同。他以山水寄托亡国之恨,意境凉凄,笔墨深沉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感受,可称泪眼中的旧江山。石涛与残的画作描绘胸中山水,着重表现不受羁绊的旺盛活力。

总之,中国山水画起源早,发展过程波澜壮阔,中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各个历史时期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

上一篇:让阅读教学充满"知趣" 下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掌握略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