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探析

时间:2022-04-10 01:26:40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探析

近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教师个体积极性不高、专业发展效果不佳等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必须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一、基于激励视角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应然状况分析

1.教师专业发展的类型和激励机制主体、客体和方式的解读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其主要可以分为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和合作性教师专业发展两类。前者是指中小学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后者是指教师之间通过彼此合作,平等互助,资源共享,互相商讨,达到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目的。[1]

激励机制是组织中的管理者根据一定的制度、文化等,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针对组织内成员的需要而相应地采取物质、精神等方式以激发和鼓励其行为持续发展的制度。具体对中小学激励机制来说,就是教育行政等政府部门、校长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等中小学管理者为实现学校的目标,根据教职员工和学校内外各种环境、条件因素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激励手段,来确保实现学校与教师二者有机协作的制度和体系。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就是有关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为确保教师顺利实现专业发展,而采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政策激励、培训教育激励、参与激励等措施和手段的一系列活动和体系。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激励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激励客体是中小学教师。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政策激励、培训教育激励、批评激励、工作激励、成果激励等。激励方式会因为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的差异而被有选择地使用,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2.有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原则解析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是主体自主性、阶段性和终身性,因而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应坚持教师本位原则、系统全面原则、尊重服务原则。

一是教师本位原则。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想实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素养的目的,就必须从根本上调动中小学教师的自主性,将教师专业发展内化为个人的潜在意识。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活动帮助其树立进行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坚持教师本位原则是人本管理和柔性管理在学校教师管理中的重要体现。

二是系统全面原则。有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建构应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征,也要考虑到各个地区和各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因素的动态变化。此外,还要考虑到教师在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体现的不同要求及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方式,因此,这就对构建有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提出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考量。

三是尊重服务原则。构建有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最根本的落脚点是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其顺利实现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便捷条件。因此,这就需要在充分尊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构建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举措。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实然状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本地部分中小学的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尚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教师自身都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激励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来激发、引导和促进激励客体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些激励措施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由于相关政策的缺失、部分学校领导者意识的缺乏或能力的不足、学校条件和环境的艰苦等原因,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政府关于激励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学校缺乏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和制度,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不足;社会和家庭因素也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等。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各主体应当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1.政府要制定激励学校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政府制定和出台激励学校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确保我国中小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必要的引领、支持和鼓励。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要明确该政策是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而制定的,该政策的最终出发点服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二是要表彰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这是为了弥补现阶段有关政策只重视教师个体而忽视学校群体这一不足而作出的改进。三是要处理好该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这就要求国家制定和颁布该政策时,制定具体的、详尽的操作标准。

2.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服务、合作氛围来激励教师参与专业发展

有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需要学校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和合作氛围。首先,学校要开展能激励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开展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激励。教师在参与各项专业发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准备并投身其中,在与同事以及其他同行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展现自己的特长,获得内外两种激励。其次,学校要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学校作为一个较大的组织,可以系统地统筹安排时间和分配资源,这样就为服务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再次,学校要营造服务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氛围。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以及教师与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相互支持,有利于实现教师发展的双赢。

3.各激励主体要合理利用各种激励方式,实现各种激励机制的和谐统一

首先,要重视精神激励以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激励主体应采用精神激励来引导和鼓励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标激励等方式来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机,可以利用民主参与激励等方式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可以采用信息激励等方式来扩展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使用荣誉激励等方式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精神,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激励。

其次,要重视教师的自我激励。自我激励应该是最能体现教师自己专业发展意愿的激励方式。自我激励方式的使用实现了激励主体(教师自身)与激励客体(教师自身)的完美统一,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作用比其他任何激励方式都有效,因为这时进行专业发展已成为发自教师内心的需求。因此,教师要重视自我暗示等自我激励方式的使用。

再次,要加强社会和家庭层面激励的应用。调查得知,社会和家庭因素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社会舆论的关注都能激发和推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因此,在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社会和家庭层面激励的应用。

最后,要处理好教师激励各个环节的关系。为确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就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和教师的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激励策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含职前适应期、职初锻炼期、职后成长期、专业成熟期和专业消退期五个阶段。而与之相对应的五种激励方式是目标设置激励、期望激励、利益激励、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这五种激励机制并不是孤立不相关的,它们是互补交融的,只是在某一个特殊的专业发展阶段特别合适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某种激励机制而已。[2]

(作者单位:费县探沂小学,山东 费县,273400)

参考文献:

[1]经柏龙.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潘超炜.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激励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与智育 下一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